支付宝、微信躺着赚钱的日子就剩一个月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
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就能赚利息的日子仅剩下一个多月了。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将结束

什么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这个本质上是客户充值后未进行交易的资金,也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转账过程中,由于存在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会在备付金账户内沉淀出一定规模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

通俗点说,我们平时在网上买东西都是先付款,等东西到了确认收货后,这笔钱才会给商家。那在我们交了钱,还没给商家的时候,这些钱会放在哪儿呢?这笔钱有个专业名字——备付金。这么多的钱堆在支付机构的账户里,这个账户里就叫

备付金账户。而这部分钱,机构是可以拿去投资的,得到的利息也是属于机构的。

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支付机构把客户备付金存管在商业银行的专户内。不过只能买银行存款和基金,不可以放贷。

对银行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银行喜欢这种大户,为了争取备付金的存放,银行向机构支付利息。一般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

对机构来说只要吸纳备付金,就相当于无风险套利。这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要高

总体来说就是只要淘宝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机构还在产生交易,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不停地吃利息。

央行: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支付巨头沉淀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合计约万亿元左右,占全部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量的90%以上

这句话约等于每天啥都不干,躺赚一大大大笔钱啊!

然而,这好日子马上要到头了。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备付金通知》:

《备付金通知》提出,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也就是说,央行要来接管这部分“巨款”。对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但对于备付金基数较大的支付机构来说,有时备付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税后净利润,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亏很有可能发生逆转

央行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央行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早在之前就有政策:

监管部门于2013年明确提出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2017年1月规定客户备付金的20%须集中存管,本次通知调整了交存比例,至2018年4月达到50%。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2016年1月,人民银行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该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7.8亿元,涉及持卡人超过5万人。此外,还有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其他高风险投资。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发现其存在挪用备付金的问题。自2014年12月10日起,受宁波地区个别商户散布的负面信息影响,宁波地区首先出现持卡人突击消费的现象,并逐渐扩散至上海等地区,12月12日起畅购卡遭商户大面积停止受理。

据统计,畅购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注销畅购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

(2)超范围经营(跨行清算)

部分支付机构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突破了法定的经营范围。例如,部分支付机构涵盖分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备付金账户自行处理,完成资金转移的过程,这等同于行使人民银行或清算组织跨行清算的职能。

(3)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存在流动性风险

支付机构通常会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多个账户存放备付金。大量的账户,分散的存放,不利于统筹管理和日常监管,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4)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主业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大约是年化3%,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在30亿至50亿之间,可以算出一家二线支付机构一年可获得1亿元以上的客户备付金利息。这笔可观的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拓新支付场景。

通俗点来讲首先从风险上说,怕有一些人挪用备付金给自己盈利,并且分开存放备付金不利于监管;其次从机构本身考虑,较多的利息收入怕机构不好好经营主业(央妈也是操碎了心)。但是除了避开这些风险的同时,我认为还一个理由是央行为了加强监管

最后一句话:我们付了款,备付金的利息给谁就与我们无关了。这是关于第三方机构和央行的事,对用户无影响。

所以,双十二准备好剁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