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点或许能来,但大部分人一定是“韭菜”!

股市又疯了!

进入2018年,A股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在16个交易日里,有15天在上涨,上证指数更是创下股灾结束(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见下图)!

至于港股、美股,也都跟随A股进入了“蓝筹股时间”,不断创出新高。只不过港股、美股的新高是“历史新高”,深沪股市的新高是“股灾以来新高”。

今天(1月23日)上午传来一个大消息:银行股大涨,工商银行的总市值逼近4000亿美元,超过摩根大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欣欣向荣、顺风顺水,在坊间很多人已经“看到了5000点”。而中信建投的报告则告诉我们:A股市场里“新韭菜”又开始大规模入市了……

那么问题来了:A股真的能在2018年见到“上证指数5000点”吗?

我的判断是:如果官方愿意看到5000点,肯定能办到,给个眼神就可以了;但我猜他们不大希望指数涨这么高。最终上证指数的高点或许在4000到4500之间。由于目前银行等一批蓝筹股的市盈率仍然比较低,所以未来通过蓝筹股拉动股指的空间的确比较大。

仅就2018年这个时间段来说,股市的机会肯定比楼市大,波动性也比楼市强。但这种机会是“有资金、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投资机构”收割“韭菜”的机会,而不是“韭菜们”逆袭的机会。

上图是上证50最近两年的走势,可以看出蓝筹股的牛市已经持续很久了。蓝筹股有上涨空间,说到底还是PPI推动的。虽然目前通胀水平不高,但大型国企、行业龙头在“去产能”过程中,通过政府的帮助获得了涨价机会。最明显的就是钢铁煤炭限产提价,还有就是去年7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给“互联网金融”限定了天花板、挽救了银行股的估值(BAT的金融帝国梦基本上破灭了)。

我近年来多次在专栏里讲过,中国需要从“印钞票的时代”切换到“印股票的时代”,也就是控制货币增幅,摆脱对房地产、大基建的依赖,通过振兴实体经济、扩大直接融资来转换增长方式。

2015年贸然启动股市,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标,结果由于金融行业的混乱,最终反而以股灾收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住经济,搞了一场“房地产政策牛市”,换取了时间空间。

于是,2018年再次回到2014年末的起点,面对同样的问题:如何让中国平稳地进入“印股票的时代”。

最新的思路是:激活“新三板”,让港交所分担扩容压力,同时以深沪股市为主战场,通过港沪深京四大资本市场“火力全开”,来达到目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行情如何演变。如果再次出现疯牛行情,结果一定比如2015年还惨!

想想看:2015年到2016年,美国还没有开始加息,更谈不到“缩表”和“减税”,那时候中国的利率还有下行空间,货币还可以放松一些。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了。失去了大环境,再加上高层高度重视金融风险,股市出现疯牛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上图:创业板指数走势,跟上证50正好相反。

“国家队”继续诱导蓝筹股行情,主要是为了对冲创业板、中小板的趋势性下跌。因为未来的大扩容中,主要的IPO企业都是中小创,而创业板、中小板至今泡沫严重,需要继续释放风险。

所以,2018年股市从实质上说,仍然是“鸟笼行情”,也就是被高度管控的市场。至于指数能走多高,很难预测。突破4000点是有可能的,突破4500点就有相当难度了。如果重见5000点,我只能说:距离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许就不远了。

如果A股能在2018年重见5000点,那么楼市就可能在2019年重新迎来牛市。因为这两件事的逻辑是完全一样的,就如同2015年的股市大涨、股灾之后,必然是2016年楼市大涨一样。

上图: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日前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的文章,谈住房体制改革,文章提出一个重要建议:“将房地产实物的投资引向对房地产金融产品的投资,减少住房实物需求,抑制房价上涨。”

还是那句话:2018年股市波动会加大,这给“好猎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如果你自认为自己不是“猎物”、而是“好猎手”,那么可以去试试身手。孙宏斌,乐视的最大接盘侠刚刚不是说了吗——愿赌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