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六小龄童”体是怎么一回事?我为你们科普一下

核心要义就是不管说什么,最后都要转折到六小龄童的新电影上,以达到宣传的目标。

最为著名的演绎,发生在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的追悼会上。

“提到杨洁导演,我就想起了《西游记》;提到《西游记》,我就想起了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开机。”

这是初级版的“六小龄童”体,也是网友“六学家”们最近刷屏的梗

广大“六学家”也是活学活用

但是升级版的“六小龄童”体,你们知道吗?

不能只局限于一部作品,需集思广益、广开路径。

比如:

说到“沙僧”闫怀礼的忌日,就想到了即将启动的《敢问路在何方》。

说到教师节,就会想起“我演过教师”。

说到医师节,就会想起“我演过医生”。

说到太上老君诞辰,就会想起“我演过太上老君”。

安利讲究时间上的延续、范围上的广泛……

【完】

作者;知乎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