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还是“质物”?俄逮捕美国公民惠兰引争议

2018年最后一天,俄联邦安全局社会联络中心宣布,12月28日,该局在莫斯科当场拘捕正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公民保罗·惠兰,并对他提起刑事诉讼。如果惠兰被定为间谍罪,他将面临10-20年的铁窗生涯。此案一出,无疑给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秘密战又添一桩戏码。



图说:美国公民保罗·惠兰。GJ

谍战大戏最新一幕

2018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间谍大戏”接连上演。3月4日,流亡英国的原俄军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在街头散步时突陷昏迷,英国指责俄特工施放神经毒气“诺维乔克”搞暗杀。10月,荷兰国防情报安全局宣称四名俄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间谍破坏“禁止化武组织”的网络未遂,并将他们驱逐。11月9日,奥地利国防部宣布逮捕一名为俄罗斯工作的本国退役军官。12月18日,立陶宛强力部门在维尔纽斯逮捕俄公民瓦列里·伊万诺夫,他生于考纳斯,现为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文学家和艺术家协会(拉罗格)会长。紧接着,美国法院把俄罗斯女公民玛利娅·布蒂娜定性为间谍并且起诉,俄方称,布蒂娜在美国监狱受到虐待,被“屈打成招”,此事惹得俄总统普京大为光火。

当然,俄方也没闲着。继2013年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驱逐美国驻俄外交官福格尔后,2018年12月,一名挪威公民也因间谍罪被俄警方逮捕,庭审定在2019年2月进行。俄联邦安全局少将亚历山大·米哈依洛夫就惠兰被捕称,俄罗斯极少对外宣布破获美国间谍的案件,如果正式宣布了,就说明惠兰在俄罗斯的渗透和刺探情节相当严重。但俄内卫部门以高度警惕性和职业素养粉碎了美国人的有计划行动,“华盛顿大概又要发表践踏人权之类的声明,再次攻击俄罗斯,不过俄联邦安全局从不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拘捕外国间谍,惠兰的间谍证据肯定被俄罗斯人抓了个实锤”。

抓捕时机非常微妙

案件曝出后,美媒使出浑身解数,希望从美国驻俄使馆了解惠兰被捕情况,但均被婉拒并建议他们向国务院了解情况,但国务院也因新年已近而未发表任何评论。多数美媒强调,惠兰的被捕,发生在俄公民布蒂娜12月中旬刚刚承认犯有“间谍罪”的背景下,因此时机选择非常微妙。

俄国际事务委员会总经理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指出,“我们知道,美国经常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送上‘节前礼物’。比如说,2017年就搞过一次,美国曾以‘间谍嫌疑’集体驱逐多名俄外交官,俄罗斯马上还以颜色,驱逐同等数量的外交官。如今,俄美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人员并不齐整,大家该明白,若再爆发外交战,两国使馆恐怕连履行基本职能的最低职员都很困难,希望这次不会导致这种局面发生。”他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被逮捕的惠兰很可能有外交人员身份。

布蒂娜的认罪、惠兰的被捕,对美俄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专家表示,如果两国采取对等报复,将使任何期待关系短期改善的人落空。此外,从俄美秘密战历史看,俄方抓捕惠兰并不光为了政治问题,很可能把他当成“质物”,想换回自己的公民布蒂娜。要知道,冷战期间,美苏互抓间谍用于交换的案例很多,苏联解体后,这种现象少了很多。但随着两家翻脸,用美国间谍换回在美国受苦的本国女公民布蒂娜,属于应有之义。

案情通报为何吝啬

一般来说,凡是涉及间谍案和叛国罪案,俄侦查机关通常会最大限度保密,这也是各国安全部门的通常做法。具体到惠兰一案,如果他有了辩护律师之后,案情有可能会比目前凤毛麟角的东西多得多。莫斯科“利普采尔、斯塔维茨卡娅与合伙人”律师协会合伙人安娜·斯塔维茨卡娅指出,“媒体之所以不能大张旗鼓地报道叛国案和间谍案,因为从检方角度来看,这些案件里有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原则上媒体不应公开报道。但我个人觉得,一个人为什么被拘捕,他的罪名是什么,媒体完全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侦查机关和代表被拘捕者利益的律师。目前,许多律师之所以害怕在媒体上彻底公布案情,是因为担心被追究责任。但我认为,原则上任何律师都可以提供当事人被捕原因等总体情况。”

目前,美国务院证实,已收到莫斯科关于惠兰被捕的正式情况通报,正在请求领事探视权。

新民晚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