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职场境界的最高追求

“工匠精神”这个网络新热词原是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而来的。那么,“工匠精神”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好比在欧洲,德国的机械制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家族寸寸打磨,精雕细琢而成。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精神,德国制造、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又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其实,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主要在于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专业、敬业。我们同时又惊异地发现,这些内涵恰恰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因为现如今是一个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生活环境,许多生活压力下的人们难免都会心浮气躁,追求一时之乐,贪图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无论是有多好的出发点或者有多好的金点子,没有品质的保障,是无法长久的,结果可想而知。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讲,品质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没有品质的保证,企业是无法做强做大的。因此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是多么重要,多么必需。只有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经受住高标准要求和高品质的历练,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独占鳌头。

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说:中国货为什么质量就是比不上国外产品呢?这是个值得共鸣的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家所需要深思的问题。或许原因大大小小,可能性很多,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这个方面上来,那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我们在日常消费中,也会有很多的体会,有时不得不承认日本产品质量非常好,因为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所以他们不跟别人较劲,却跟自己较劲,而能把自己设为对手的,往往都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在认识的它的重要性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呢?我们面临的就是如何使”工匠“之光,熠熠闪烁?在一些成功企业总结的成功要素中,“工匠”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员工”。只有独具匠心的“工匠”才能专注于个人岗位工作,踏踏实实,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能更好地发辉“工匠精神”。我们的企业必须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员工、培养员工、组织设计都以人为中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企业发展观。企业的产品由人生产,由人把控、最终服务于人,人是根本,重中之重。

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每天都有众多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更有一夜爆红的互联网神话。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还需要创新。但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不难发现的是,工业化、互联网虽然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烙印。变革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机器设备,然而,这些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过国外,赢得明天。

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一些小家电、化妆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在企业中,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不仅仅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它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个人的舞台。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激情、有担当、有能力的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乔布斯曾说过:“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只有用心做事,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反之,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曾经有这么一位老者,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一直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他说这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我被感动了。不要以为做事轰轰烈烈的,才算是人才;普通人即使做的是一件小事,或是机械重复的工作,但只要他们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即使平凡,不显眼,甚至微不足道,都能证明他们是真正的工匠,真正具备工匠精神。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自问:能不能做得更好点。有时一个人的潜力是需要激发的,看似无法进行下去的事情,你可能对自己较较劲,又是一个新起点。综上所述,弘扬“工匠精神”真的不需要太华丽的说辞,也不需要我们去做浮夸的修饰,需要的只是执着的坚持和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