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精致生活报告出炉:“高端”“多元”又“日常” 服务型消费已成领头羊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发展趋势,集沪、苏、浙、皖26市于其中,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之优越地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且辐射能力强,这里也是全国电商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随着电商消费的日渐兴盛,长三角也正在呈现全新的特点:服务型消费正在成为长三角居民的消费领头羊;服务型消费全面爆发;长三角的不同区域在服务消费领域的表现“高端”“多元”又“日常”。

1月3日,21·京东DB研究院发布《服务消费引领者——长三角精致生活一体化报告》,结合国家统计局和多家机构的数据以及京东大数据平台,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电商消费与上行进行分析,聚焦消费“最高级”长三角样本,通过数据看清长三角服务消费变化与趋势。

服务型消费全面爆发,消费多级化正在形成

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2017年,长三角的GDP总量达到16.5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到全国近20%,其电商消费亦呈现出持续扩容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前10月,长三角地区在京东平台的线上订单量增长超过31%,电商消费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商平台的繁荣,加速了消费者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消费者在服务消费领域的需求日益高涨。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支出约占总消费支出的40%左右,农村居民则在 30% 左右。

而在长三角地区,服务型消费正在成为消费领头羊。其中,居民人均家政服务、旅馆住宿、医疗服务等支出增长较快。

电商平台有力支撑服务消费,精致生活广泛流行

过去三年,宠物消费、家装消费、医疗消费等以提升生活品质为追求的价格相对较高的服务产品大受欢迎,使得长三角地区的服务消费实现了“量、价”齐升,总消费额和客单价均实现翻番,而在购买过服务类产品的用户中,人均消费累计增长71%。

报告认为,线上服务消费迎来大爆发,与电商平台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不无关系,电商平台有利条件正支撑起电商服务消费:平台物流体系可打通消费者、品牌商和实体店之间的购买、销售与服务渠道;平台服务标准化保障了相关服务价格透明与统一服务标准;商家在平台获客成本较低,丰富的品牌资源可以更好地吸引潜在客户;消费者对线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线上购买服务的习惯已经逐渐盛行。

保险成合肥增速最快的服务消费品类 家居家装成爆款

随着电商平台对用户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改造,长三角的电商消费多样化、日常化消费趋势明显。较高的消费能力、巨大的服务消费需求和成熟的电商消费习惯,更使得区域内电商消费在服务类商品的延伸更加迅速,服务消费既“高端”“多元”又“日常”。

除去商品附加的维修、保洁服务,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以外,保险服务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类消费品类,成为上海、南京、合肥等地增速最快的服务消费品类。

而从长三角的服务单品销售额增速来看,线上家装服务、票务服务、充值服务和医药服务等都有单品上榜。

大城市服务消费各具特色,与“城市气质”不谋而合

目前,长三角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6%,呈现出城市-县域-乡镇三位一体的高水平发展格局,不同城市和地区对于服务品类的消费也各具特色。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服务消费构成中,商旅服务在各大城市中占比靠前。随着直播、短视频等线上娱乐的发展,游戏与视频服务也在电商服务类消费中占比较高。此外,装修、手机、汽车等传统服务消费也很常见。

在服务类商品的提供上,电商平台具有支付便利化、获客成本低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这点在本地生活/旅游类消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城乡电商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电商消费生产生活“两把抓”

数据显示,长三角的江浙皖三省共占全国百强县的47席,而2018年前三季度,长三角26个城市,除泰州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均超过8%,远高于城市平均水平,长三角的城乡电商消费差距持续缩小。

长三角城乡经济呈现区域一体化、城乡均衡化发展趋势,电商消费也与之适应,城乡电商消费差距也进一步缩小。2018年前10月,城市居民与乡镇居民在京东平台的人均消费系数比,从100:84上升至100:92。

经济水平提升、城乡电商消费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的线上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呈现出生产生活“两手抓”的特点,农资园艺类的生产工具增速靠前。可见,乡村居民的电商消费也已经不止局限于实体商品的消费上,而是开始向服务消费进击。

较高的消费能力、巨大的服务消费需求和成熟的电商消费习惯,使得长三角区域内电商消费在服务类商品的延伸更加迅速。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家居家装服务,都保持着快速的线上增长趋势。未来,越来越多样的服务品类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高效的生活,促进消费者的高质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