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头奖的人最后常破产?


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这再度肯定了经济学家在行为科学上的研究成果与影响。

传统经济学的教科书理论认为人们是理性的,总是能够在所掌握的资讯中做出理性的决策,就算真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太多的例子显示并非如此,但还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做决策是很接近理性的。

然而有另外一群经济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开始另外发展了行为经济学的不同理论,最近几年已经有多名行为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包括康纳曼(Daniel Kannaman)教授 (著作:快思慢想),席勒 (Robert Shiller) 教授 (著作: 非理性繁荣 ) 以及17年的理查德塞勒教授 (著作: 不当行为),显示这个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得高度的认同。

17年的获奖者理查德塞勒教授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他所提出的心理帐户 (Mental Accounting) 概念,这个理论是基于康纳曼教授所提出的框架理论 (Framing Principle) 并再做延伸,框架理论认为问题的叙述方法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与判断。塞勒教授更进一步将这个观念发扬光大,他在 1985 年的一篇学术研究报告首度提出了知名的心理帐户 (Mental Accounting) 观念,在报告中他提出了几个例子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认为人们做决策总是理性的,其中一个例子是 :

“有一对夫妻为了几年后买下心目中理想的房屋努力存钱,他们已经存了 1 万 5000 美元,他们希望 5 年后能够买下这个房子,他们将这些钱存在了一个安全性很高的货币基金帐户中,每年赚取 10% 的利润(没错,以前货币基金曾经可以获得如此高的利息),最近他们刚刚贷款了 1 万 1000 美元买了一辆新车, 这笔贷款是为期三年,每年须支付 15% 的贷款利息。”


这样的情况在真实社会中其实并不难见到,但对于传统的经济家来说,上述这对夫妻的行为是个非常不理性的行为,为何他们不直接拿已经存的 1 万 5000 美元去支付这笔购买新车的钱就好,还要额外付更高的利息去贷款呢?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就会直接认为这样做是很愚蠢且不理性的,但理查德塞勒教授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对夫妻这么做虽然表面上来看的确是有点不理性,但这其中却有着更深层的含意。

塞勒教授认为,他们之前所存的 1 万 5000 元并不单纯只是一笔钱,更重要的是,这笔钱对这对夫妻来说代表着未来房屋的头期款,如果拿这笔钱去付车子的钱,显然就违背了这笔钱的意义了,而且他们会担心,一旦他们将这笔钱拿去付了车钱,未来可能就很难再存钱去买房子了,而跟银行贷款去买车子,银行会督促他们必须按时缴贷款,这样即使是多负担一点利息,从“心理”的层面来说还是很值得的。理查德塞勒教授说这种不同心理帐户 (Mental Accounting) 对人们的理财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更进一步解释了许多原本传统经济学所无法合理解释的人们行为。

再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设你花了 3000 元提前买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歌剧票,但是就在你要去观赏这场期待已久的歌剧途中,你不小心将票弄丢了,到了歌剧演出的现场,当你发现你的票不见了,请问你现在会愿意当场再花 3000 元买票进场看歌剧吗?多数人的反应会是:不会。但换个情况来看,假如你事先并没有买好票,而是在去观赏歌剧的途中弄丢了 3000 元的现金,请问到了歌剧院现场,你此时还愿意再付 3000 元买票看歌剧吗?

此时多数人的选择会是–愿意!这其实看起来也是个很奇怪且不理性的行为,你弄丢的同样是 3000 元的价值,只是一个是 3000 的歌剧票,另一个是 3000 的现金,为何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原因,但从理查德塞勒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帐户概念就可以合理的解释了。

理查德塞勒教授说人们平时会将支出分成几个心理帐户,可能有“伙食、教育、娱乐…”等等,看歌剧的支出可能被 (大脑) 归类成“娱乐”这个心理帐户,因此当你将 3000 元的歌剧票弄丢时,也代表着你将本月的”娱乐”支出帐户用光了,此时要你再花 3000 元买一张歌剧票就违背了你的心理意愿。但如果你弄丢的是 3000 元的现金,你 (的大脑) 会将这个钱归类到其他的心理帐户去,你会认为“娱乐”的这项支出还没有用到,所以你愿意再付 3000 元去买一张歌剧票。

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理论能够更清楚的解释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理财行为,也能够解释为何很多中彩券大奖的人最后往往都是破产的结局,因为人们会将所获得的钱财分成几个心理帐户,如果是自己辛苦工作所赚到的钱,大脑会将这些钱分类到“辛劳工作所得”这个帐户中,于是这些钱就会很谨慎的花费,不敢随便浪费。

但如果是额外的工作奖金,就会被(大脑)规类到“奖励自己”的心理帐户中,那么这些钱就能够拿来犒赏自己,买最新型的手机或是出国旅游等;如果是赌博或中彩券得到的奖励,就会被 (大脑) 分类成“不劳而获”的帐户,这些钱花起来是可以不加思考的,因为这些钱得来容易,所以也花得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国外很多这样的例子,中彩券大奖的人,虽然一开始有很多的钱,但最后往往都很快将钱花光,甚至破产,原因就是如此。

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研究理论对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行为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在面对金钱的时候,了解自己可能会有什么不理性的行为,多看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研究理论或著作能够导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理财道路能够更加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