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到底是把“刀”还是块“肉”

华语智库(huayujunshi)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成为影响国家博弈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有人说,“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了未来!”但尴尬的是,有个现象让国人实在难以搞懂。美国进口大量中国商品,说是中国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成为中国的弱点;中国市场进口大量美国商品,也说是中国对美国严重依赖,成为中国的短板。这是什么逻辑?“市场”是把“刀”,还是块“肉”,到底谁说了算?

在“二理”看来,首先必须丢掉三个幻想:

一是别以为拥有了最大市场的吸引力,就掌握了市场的控制权

据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品市场。另据商务部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额为1.84万亿美元,未来5年还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这对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块极具诱惑力的蛋糕,然而我们不仅很难发挥市场的巨大威力,时而还被别人掐一下脖子。

不妨看看半导体市场。中国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17年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近1.7万亿元,近年增速超过10%,远高于全球半导体行业2.4%左右的平均增速,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重要驱动引擎。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规模,本应该能够掌握市场主动权,但今年发生的“中兴事件”伤透了国人的心。

“中兴事件”最后以中兴缴纳4亿美元保证金、10亿美元罚款,并要按照美国人的规则来改组中兴的管理层及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规则而结束。缺“芯”之痛不仅暴露了中兴公司的众多问题,更是给那些陶醉于“中国制造”骄傲光环的人浇了一瓢清醒的冷水!

问题出在哪里呢?关键是国内提供不了具有竞争力的同类产品,只能任他人要价加码。据公开数据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芯片市场,中国芯片自给率不足10%。尽管近年中国在芯片领域持续发力,但美国仍全方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只是在某些非核心领域有所突破,CPU、FPG等高端芯片几乎都未涉及。

这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市场链条中,只有占据高端上游位置,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主宰权,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卖几件衬衫买一架飞机的尴尬,才能避免南美委内瑞拉和东南亚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历史上曾经陷入的发展困境。

二是别以为融入了全球化自由市场,就忽视了商品市场的国家属性

近些年来,国内经常出现一些有钱就任性的现象,以为有了钱,什么都能买得到。而不知,技术、产品除了具备一定的商品属性,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再进一步说,具有一定的国家属性,就如一些科学家所说的,科学是不分国别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同样的道理,商品也是有国别的,有些独一无二的产品,不仅仅是商品,还是国家重器、国家博弈时使用的利器。所以,别以为世界上的商品,你想买什么就能买得到。

历史经验证明,国家利益远远高于商业利益,大国之间特别是“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较量,更多的不是纯粹经济行为,不只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一种国际政治行为,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

如果纯粹从经济商业视角看,商品买卖怎么赚钱就怎么来,他们最多研究解决的贸易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自损六百的问题,而如果从国际政治和大国博弈的角度看,考虑的逻辑基点是我要赢,战胜对手,牺牲多少无所谓,在所不惜。可能“二理”话说得有点重,但事实就是这样直白!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要死盯着我装备发展2025规划打,不顾贸易逆差,即使我市场需求再旺盛、规模再大、钱再好赚,也要禁止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

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贸易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强的霸权国家已经公开把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对手,其他所有的中美矛盾和冲突都由此衍生而出。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都要基于这样一个战略大背景下来考虑筹划。

三是别以为占据了本土市场优势,就可以不顾老百姓对高质量产品的向往而躺着赚钱发财

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三鹿奶粉事件还没过去多少年,今年又出了个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让国人愤怒。如果没有国家对这一领域的保护,估计用不了3个月,这个市场就将被国外产品占领干净。

疫苗事件里面的黑幕暂且不是全清楚,但知道的是国内防疫疫苗已经30多年没有研发出新产品了,此次事件后,国内产品的信誉至少得臭30年,这一领域要想赶上来,保住国内庞大的市场,不奋斗个30年也毫无可能。

巨大的国内市场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很不容易,怕的就是,如三鹿、长生这样的公司置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顾,甚至连生命安全也不管,在一次次事件后,整个市场遭受毁灭性地流失。

前不久“二理”在北京飞珠海的航班上,看到两位年轻妈妈各自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说是准备在珠海租房子住一年,目的仅一个,珠海离澳门近,方便过去给孩子打防疫针,国内疫苗靠不住。真是让“二理”好一阵震惊。

最近主流媒体发出最强音,就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批评滴滴公司别只有“资本思维”,应有必要的社会责任担当。再联系到前不久,一位商界大咖喊话,“我只是一个资本家”,言下之意,别给我戴那么多道德枷锁,我只想赚钱,你管我是左手赚的还是右手赚的。

马克思说,资本是要吸血的。追本逐利,作为资本的运转,也可以理解,但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商人,也不管是企业集团,还是跨国公司,都应记得,是中华大地上亿万老百姓的血液哺育壮大了你们,如果将社会责任、国家担当、民族道德置之不理,最后将把庞大的国内市场让给国外列强;也都应明白大国博弈的这样大背景下,“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要到了国内市场成为列强宰割的“肥肉”时,才懂得自醒自救?!

在“二理”看来,要想市场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一把“利刃”,避免成为他人宰割的“肥肉”,仍需在这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拓”:通过拓展商品来源渠道,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如战略资源石油的进口,需要竭力畅通陆上东北俄罗斯方向、西北中亚方向、西南陆路方向和东南海上方向的石油运输战略通道,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急需提高军事实力提供可靠的保驾护航。

二“强”:通过做强产品质量品牌,赢得世界市场的同时有效捍卫本土市场。如日本从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时,就特别注重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产品分级,最好的留在国内市场,其次的出口欧美市场,即使最差的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仍会成为抢手货。“做强”的道理,也许大家都知道,也渴望,但为什么一直很难做到呢?这得从国家层面,抓住机制建设这个根本来考虑,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能够落到每一个角落。

三“补”:通过加快最核心的原发性创新,弥补国内商品市场短板。如国内一些最火的互联网公司也只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经济规模实现了快速扩张,跟原发性的技术创新思维、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关系不大,只不过是运用别人的技术思维、产业化的技术,利用国内巨大市场规模迅速推广而成。一旦遭到技术封锁,大国迈向强国就面临卡脖子。

四“帮”:通过帮助有关国家,共同抵抗列强霸权的市场讹诈。战国时期的秦国之所以剪灭六雄一统天下,就是采取了个个击破的策略,不能仅从商业的视角看待当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封锁和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必须从国际政治斗争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高度施以援手,慎重应对。

总之,不要忘记,我们仍处于一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所谓的贸易规则、道义准则,在与国家利益发生碰撞时,都将成为一张白纸!尽管,我们可以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特朗普糟蹋国际贸易秩序,出手是云、覆手是雨,出尔反尔、毫无诚信,但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对手,并与之展开竞争。也许今天的一切,不过是中美博弈一场历史大戏的开幕!

- END -

微信公众号:华语智库(huayujunshi)

云集优秀记者,汇聚一流专家,实名专稿、权威分析、深度评论,最靠谱的原创资讯。关注“华语智库(huayujunshi)”官方微信号可查看更多专家评说,按国家查询文章内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