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共商新政下多制式“融合、协调、创新、发展”

专家齐聚共商新政下多制式“融合、协调、创新、发展”

——2018中国(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

2018中国(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总里程已居于世界首位,正在向“发展规模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装备智能化和技术自主化”等方向发展。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域采用大运量的地铁,在郊区、中小城市以及具有特色的区域采用中大运量的单轨、轻轨、磁悬浮和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卫星城相互之间采用市域快轨的多制式协调发展,已逐渐形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格局。

新时期下,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轨道行业的“5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

为此,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主办,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中国香港铁道学会支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公交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中国(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于2018年7月19-2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行业专家齐聚大会,共同探讨新政下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之路。

专家聚首,为多制式发展献计献策

“融合、协调、创新、发展”是此次会议的主题,又分为“主旨报告”“有轨电车的发展与创新”“轨道交通多制式的发展与创新”“北京发展与创新专题”四个专题论坛,分别对相关领域进行了专业、深入的探讨,会后还为参会嘉宾特别组织安排了对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和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两个项目的参观考察活动。

本届论坛在业界同行中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共吸引了350多名来自国家相关机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业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参会,凝心聚智,围绕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交流先进经验、分享前沿成果。

在7月19日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晓勤,北京公交有轨电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哲,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备总部部长王道敏代表总经理丁树奎分别为本次大会致辞。

周晓勤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制式中,地铁占有很大优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年初发布的统计报告,到2017年底,国内已经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运营503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地铁3884公里,占线路总程77.2%,其它的制式的轨道交通仅占总里程的22.8%,差距非常悬殊,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状况难以扭转。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轨道行业“5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这是继2003年“81号文”后,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性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将对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公交有轨电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哲介绍了北京有轨电车的发展情况,目前北京公交有轨电车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北京西郊线的运营组织工作,西郊线是北京市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全程8.8公里。西郊线的运营拓展了城市的线网,填补了北京传统地面公共交通和地铁之间的运量空白。自2017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试运营以来,平均平日达到15000人次,假日达到25000人次。他表示,现代有轨电车作为最受欢迎的轨道交通工具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然存在技术科技水平低、功能定位不清楚等问题,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和探索。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备总部部长王道敏代表总经理丁树奎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近年来建设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快线等多种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系统的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2017年开通的燕房线是我国第一条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线路;新机场线是北京市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公里/时。新机场线也是国内第一条将160公里/时速度等级与全自动运行技术结合的线路,所采用的技术标准、系统选型以及科技应用等将进一步提高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来自政府、行业学会(协会)、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工程施工企业、城轨车辆、装备制造企业,以及相关的系统集成、研究院、设计院、学校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也纷纷对轨道交通多制式的应用与实践、多制式系统的创新与挑战、北京多制式发展与创新等诸多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议题内涵丰富,亮点纷呈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多彩,亮点纷呈。19日上午,共有4位专家学者针对热点话题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随后有30余位嘉宾学者围绕“有轨电车的发展与创新”“轨道交通多制式的发展与创新”“北京发展与创新专题”进行了发言。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汪鸣带来了题为“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走向”的演讲,详尽介绍了我国轨道交通综合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副会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冯爱军女士在“中国有轨电车行业发展分析及探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我国有轨电车的发展近况,她表示,未来有轨电车应从美观性、舒适性、满足不同交通层次的需求、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满足城市街区品质提升的需求、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向前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李国勇在主题为“新政下如何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的主旨演讲中针对新发布的“52号文件”表示,国家“52号文件”发布后,提高了地铁的建设门槛,在国家对轨道交通多制式发展给予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推动轨道交通健康发展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轨道交通是大众交通工具,要坚持方便百姓出行为中心,注意节能环保、节约投资、节约用地。其次,要注意统筹规划,注重城市交通枢纽的衔接,融合发展,眼光放长远,不要留下遗憾。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院副院长王志刚则在“新城市化背景与TOD理念下多轨制式研究”演讲中强调,轨道交通应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做到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线网应与城市结构相契合,让交通更好地支撑城市发展结构。

在19日下午进行的“有轨电车的发展与创新”“轨道交通多制式的发展与创新”两个分论坛上,嘉宾们的发言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涵盖了多个专业内容,为大家带来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其中包括:“现代有轨电车车辆、设备多制式的应用”“关于提升有轨电车在中国城市发展适应性的思考”“珠海有轨电车数字化运营管理”“红河州现代有轨电车的示范项目”“高能超级电容在现代有轨电车上的实践应用”“现代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营技术条件与管理方法探索”“跨座式单轨技术及其应用”“多制式轨道交通道岔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分享”“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技术创新及应用”“中高速磁悬浮运控系统”“胶轮路轨系统(APM)的技术特点及系统集成应用”等等。

会议中,嘉宾与参会代表们集中交流了前沿技术、分享了实践经验、激发了创新思维,对行业政策走向、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创新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多多。

以北京为媒,共谋轨道新未来

7月20日是“2018中国(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与创新发展论坛”召开的第二天,会议主题为“北京轨道交通的多制式发展与创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先头部队”,早在1965年北京市就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到火车站,全长23.5公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轨道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正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努力构建由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多种制式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在“北京发展与创新专题”论坛上,嘉宾们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北京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成果及经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轨项目部经理曾国保详细介绍了“北京磁浮S1线总体设计”,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志伟带来了“新型中速磁浮列车发展应用展望”,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信号院信号系统研究所所长李兆龄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应用与展望”,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晓争分享了“FAO制式运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北京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吉良带来了“北京中低速磁浮交通与应用”,以及北京公交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副经理刘燕明与参会代表们详细探讨了他对“有轨电车应对大客流运输组织的分析思考”。

在会议即将进入尾声时,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原铁道部副部长国林长特别为此次会议的8家协办单位和合作单位赠送了亲笔题写的书法作品,感谢他们对会议的大力支持以及对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在大会闭幕式上,国林部长表示,两天的论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言嘉宾及专题论坛所讨论的问题都非常深刻,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52号文件”目的就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着“规范有序、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会议中,专家们对“52号文件”都进行了分析解读,对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国林部长谆谆告诫业界同仁,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应该着眼未来,制定一个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更长远的规划,希望轨道同仁们同心聚力,圆梦中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把轨道交通干好。

论坛结束后,嘉宾及代表们还兴致勃勃地实地考察了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两个项目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