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取暖线是否合理?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毋庸置疑的。按理位置、气候、温度等,把中国分为四个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分界线是昆仑山山脉和横断山脉,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与其它地区分界线是昆仑山山脉、阿尔金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等,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以“秦岭——淮河” 一线为分界线,当然这样划分不是绝对的,只是大致上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最早提出的。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记载,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方北方。古时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写到“桔生淮南则为橘,生於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充分说明秦岭南坡与北坡温度的差异。 但是时过境迁,秦岭有时已经“阻挡”不了南下的寒流。


现代专家、地理学者们,根据自然条件、温度差异、地理风貌、农作物生产、土壤变化、植被差异、百姓生活习性不同等大致规定勾画了这么一条“南北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这一分界线。它不仅仅是南方北方分界线,还是1月份0℃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等等 。大家知道黄河结冰会出现“冰凌”现象,场面壮观,声势浩大。长江没有结冰期,但是长江中下游有“梅雨季节”和“伏旱”天气。“秦岭——淮河”一线穿过甘肃、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6 个省份。问题来了,取暖线以“秦岭——淮河”划界合理吗?

说实话,“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取暖线已经有点跟不上地球气候多样的变化。因为随着时间变迁,人类剧增,环境的破坏,森林的砍伐,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温室效应米。明显,臭氧层的孔洞出现。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特别明显,飓风和台风的数量增多,“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南极和北极冰川的融化,“西西伯利亚寒流”的实力增强,使得本来正常的温度气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零点等温线悄悄的往南推移了,西西伯利亚强劲的动力越过“秦岭——淮河”一线,达到了长江流域。大家感觉到了吗,2018年的冬季,好像“老天爷”比较眷顾留恋南方,大雨不断,大雪纷飞。而本应该降雪是北方被“老天爷”遗忘了似的,京津冀地区几乎没有降雪。还记得2007年、2008年、2009年南方的暴雪吗,大面积受灾,记得滁州吗,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安徽省气象台天气预报,从2018年1月3日起,马鞍山、滁州、蚌埠、亳州等地出现暴雪,局部大暴雪。这两个实例,说明什么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也有很冷的地方。南方地区本身空气潮湿,空气里水湿度较大,南方的湿冷与比方的干冷不一样,让人不舒服。北方人有厚衣服,有暖气。南方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羽绒服,当然有点夸张,没有暖气,阴雨绵绵,赶上大雪纷飞的地方,只能开空调,躲在被窝里,忍受冬季的寒冷侵袭。我不想说海南、广东、福建怎么样,我只想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居民也应该享有暖气带来的温暖。建小区居民楼和建民房时也预装暖气、地暖之类的配套设施,让小家也充满爱。纯属个人意见,因此取暖线以“秦岭——淮河”划界不是很合理,已经过时,应根据气候温度实时变化而有所改变。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