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滄公路下穿京滬鐵路框構橋頂進就位

9月14日,由中鐵六局天津鐵建公司承建的保(定)滄(州)公路兩座下穿京滬鐵路的框構橋頂進就位。這是該公路繼6月初順利下穿III場1234道鐵路和東庫鐵路後,實現的又一次重要節點突破。


中鐵六局天津鐵建公司承建的保滄公路框構橋工程,位於滄州市新華區,工程包括四座框構橋、一個長321米的新建鐵路頂管、13段U型槽(包括兩座現澆框構)和一座沉井雨水泵站。四座框構橋分別下穿京滬鐵路、III場1234道鐵路和東庫鐵路,框構橋長累計92.88米,橋寬18.2米,總高8.8米,淨高6.7米,道路等級為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里/小時。四座框構橋採用先預澆築完成,再通過頂進式作業法頂到指定位置。工程建設在鐵路下方作業,特別是涉及繁忙的京滬鐵路正線,工程建設主要採用鐵路“天窗點”封鎖施工作業,施工環境複雜、作業場地狹小,僅有1500平米的施工現場,聚集著線路加固、頂進和頂管施工共計150多名作業人員,同時機械設備運用多、交叉作業面廣、安全風險高,給工程建設者的施工組織提出了較高要求。


為了確保施工作業萬無一失,承建方中鐵六局天津鐵建公司提出了方案論證到位、演練環節到位、安全保障到位、對外協調到位、施工組織到位“五到位”管理要求,並多次進行模擬演練,先後採取了注漿、降水、頂進施工等工藝,在保證不影響每天200對列車運行的情況下,克服了施工場地狹小、橋樑頂程長、地質條件複雜及汛期施工等多重困難,歷時6個月,經過了26次鐵路“天窗點”封鎖施工後,分別於6月份和9月份完成四座框構的頂推任務。

接下來,工程建設將繼續進行現澆框構、沉井雨水泵站及U型槽施工。

據悉,保滄地框構橋工程是滄州市南北繞城線規劃的一部分,是滄州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民心工程,貫通後對滄州中心城市規劃佈局、中心城區東西部均衡發展、大氣環境、交通秩序改善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