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装糊涂”的度

▼▼劣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

吹毛求疵策略

吹毛求疵是在商务谈判中针对对方的产品或相关问题,故意再三挑剔使对方的信心降低从而做出让步的策略。

使用该策略的关键点在于提出的挑剔问题应恰到好处。必须把握分寸,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如果把针眼大的毛病说成比鸡蛋还大,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认为你没有合作的诚意。此外,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对方商品中确实存在的,而不能无中生有。

吹毛求疵策略可为自己在交易时充分地争取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会使己方受益。

以柔克刚策略

以柔克刚策略指在谈判出现危难局面或对方坚持不做让步时,采取软的手法来化解对方强硬的态度,避免冲突,从而达到制胜目的的一种策略。

当谈判中处于不利局面或弱势时,最好的策略是避开对方的锋芒,以柔克刚。在谈判中有时会遇到盛气凌人、锋芒毕露的对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刚愎自用、趾高气扬、居高临下,总想指挥或控制对方。

对于这样的谈判者,以硬碰硬固然可以,但往往容易形成双方情绪的对立,影响谈判终极目标的实现。多数情况下,谈判者对咄咄逼人的对手所提出的要求可暂不表示反对,而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平和柔缓的持久战磨其棱角,挫其锐气,伺机反守为攻,以夺取谈判的最后胜利。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亨亚马尼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他善于以柔克刚,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条件。一位美国石油商曾这样评判亚马尼的谈判艺术:“亚马尼在谈判时总是低声细语,绝不高声恫吓。他最厉害的一招是心平气和地重复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把你搞得精疲力竭,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让出去。他是我打过交道的最难对付的谈判对手。”

使用“以柔克刚”的策略需要注意几点:要有持久作战的精神准备,采用迂回战术,通过若干个回合的拉锯,按己方事先筹划好的步骤把谈判对手一步一步地拖下去;坚持以理服人,言谈举止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使对手心急、恼怒而无处发泄。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对方制造机会,使其嚣张一时,扰乱全局。

难得糊涂策略

难得糊涂作为一种防御性策略,指在出现对己方不利的局面时,故作糊涂,并以此为掩护来麻痹对方的斗志,以蒙混过关的策略。

假装糊涂可以化解对手的步步紧逼,绕开对己方不利的条款,而把谈判话题引到有利于己方的交易条件。当对方发现你误解了他的意思时,往往会赶紧向你解释,在不知不觉中受你的话语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你的要求。所以,谈判老手总是把 “难得糊涂”作为他们的一个信条,必要时就潇洒地“糊涂”一回。

难得糊涂贵在一个“巧”字,倘若弄巧成拙,结果自然不好。装糊涂要有一定的度,倘若超过了这个度,超过了对方的承受范围,反而会导致谈判破裂。另外,装糊涂、故意犯错或误解不能超出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否则会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识破这种装糊涂的陷阱必须十分谨慎,当发现对手在制造这种陷阱时,千万不要默认。对对手在谈判中的各种口头上的装糊涂,贵在以巧治巧,婉言指出其用意,既不伤面子,又不至于在谈判中处于下风。

谈判对手的假装糊涂不只表现在口头谈判上,更表现在协议或账单的文字上,将各种数字有意加错、遗漏或更改等。所以,谈判者在审查协议或账单时应十分仔细,再三检查,以免陷入对手的“糊涂”陷阱之中。

疲惫策略

疲惫策略指通过马拉松式的谈判,逐渐消磨对手的锐气,使其疲惫,以扭转己方在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和被动局面,到了对手精疲力竭、头昏脑胀之时,己方则可反守为攻,抱着以理服人的态度,摆出己方的观点,促使对方接受己方条件的一种策略。

在商务谈判中,有时会遇到一种实力较强但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谈判对手,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其居高临下、先声夺人的挑战姿态。对于这类谈判者,疲劳战术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应对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被剥夺睡眠、食物或饮水的人的行动和思维能力十分薄弱,疲倦的人都比较容易被打动,犯下许多愚蠢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谈判者喜欢向对手发动疲劳攻势的原因。他们为了达到良好的谈判效果,千方百计去消耗对方的精力,使之在谈判中失利。这种疲惫策略在涉外商务谈判时用得相当普遍。

例如,谈判者经过长时间紧张的飞行后,一下飞机就被对手接去赴宴;而后,对方大小负责人轮流亮相出面,表现得十分热情、好客;到了晚上,又专门安排舞会或观看演出等娱乐活动,直到深夜才罢休。

第二天,也许远道而来的谈判者还在为主人的热情招待而激动不已,谈判却开始了。可想而知,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精神尚处于疲惫状态的人,在艰巨持久的谈判中表现会如何。采用疲惫策略,要求谈判者事先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保持旺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