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姚宇:新时代险资办医机遇与挑战并存

12月25日,由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国药租赁”)牵头,携手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康富”)、太平石化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平石化金租”)、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信达租赁”)共同组建的中国医疗健康金融战略合作组织(下称“医疗金融合作组织”)于北京正式成立,发布会以“深植产业、绿色向实”为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宇先生,带来国家深化医改政策解读演讲。

姚宇认为,医改之前,国内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大量带来的监管漏洞以及百姓负担间的矛盾导致当时争议颇深。在国外的市场中普遍认为,购置医疗设备与加重百姓负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姚宇看来,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导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不管是什么人到了医疗机构体验较差,各类就诊人员均表达不满情绪:收入高者认为就医环境体验差,收入低者认为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高;

其次,分级诊疗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推出的,结果分级诊疗并没起到分流的效果,生了病还是会倾向于大医院跑。

第三,医患矛盾依然大量存在,去年略降。

归结到一点,老百姓的医疗体验感仍然很差,医改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整个“十三五”期间出台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划》里面,重点认定了这几件事:分级诊疗、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综合监管。

从西方医疗服务经验来看,险资办医效果显著。西方商业医疗保险制度非常发达,自动实现了配置,你可以去什么样的医院早早进行了圈定。根据每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国家的法律让大家强制地参加了各类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决定了每一个人去就医时候的层级。你的企业收入比较高的话,给你参加的商业医疗保险的水平也比较高,你可以去好医院。如果是给你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水平差那么一点点的话,你就去中等一点儿的,实在再不行的话,你参加的是政府的那种,就到公立医院看看。

美国的医改过程中,很多著名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收购医院甚至办新型医院,即参与创新医疗服务形式。结果证明,这种险资办医的经验值得借鉴。

姚宇提出,险资办医有四大优势。

第一,探索支付方式对于医患博弈行为的影响。中国目前这种老龄化阶段,政府面临着很多新的需求,比如医养结合以及慢性病防控需求很大。而传统的三甲医院更倾向于做看病治疗而不是康复类的需求,另外利润率比较高的医疗服务产品。

医院融资来源不是政府,检查设备是自己的渠道进来的,老百姓知情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探索支付方与服务方的利益平衡点。如果可以有新的融资方进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如果和医保机构打通,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有望降低;

第三,探索有效的市场机制控费手段;

第四,探索健康产出的最低成本。服务、金融相关介入医疗健康领域,让健康领域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全套服务结合。试想老百姓可以将自己的锻炼数据和缴费金额挂钩,或许这种医疗方式可以更容易被他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