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的辮子真的醜爆了!怪不得被洋人嘲笑為豬尾巴

在清宮劇中我們都能看到皇帝王爺人人一頭長辮子,雖然談不上多好看,至少也算順眼。

其實清朝的髮型不是一直以來都這樣,髮型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

順治帝以前為金錢鼠尾,順治初期時候流行豬尾辮子,到最後清末才是我們所熟知的陰陽頭。

在清入關的時候,要求所有漢人都必須將髮型改為“金錢鼠尾辮”

即把頭髮剃光,只在頭頂留一小撮頭髮,將這一小撮編成辮子,再穿過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

如果沒剃,或者剃得不標準都是死罪。

很多人寧死不從,往大了說是家國情懷,往小了說就是因為這個髮型實在是太醜了

這才是真正的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丟!

除了男人要受罪,連女人也不可倖免。

在滿清女人童年時期,也要剃髮,直到成親之後才能慢慢開始蓄髮。

到了清中期的時候,終於將一小撮變成了一巴掌,那本該在頭上肆意飛揚的頭髮終於有了一席之地。

清朝末年,辮子逐漸加粗,增長,成了我們現在知道的“蛇辮”,後腦勺也開始流行以自然為美,

不再當孩童是嬰兒時期的時候故意用硬枕頭將孩子後腦勺壓扁。

因為辮子太長的緣故,所以人們不洗頭是常事,有些老百姓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甚至一輩子都不洗頭也是常見,

外國傳教士對清朝辮子的描述便是一股老鼠窩的味道

想象一下霸氣的四爺雍正頂著金錢鼠辮走來走去,簡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