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和余文乐两位潮牌明星 为何屹立不倒?

明星+潮流的组合威力不言而喻,像侃爷和YEEZY,我们的陈冠希和CLOT、余文乐和MADNESS。


但你发现没,除了陈冠希和余文乐,现在的明星潮牌都逐渐消沉,强如周杰伦、李灿森、李晨、潘玮柏,也很久没有出现在主流的潮流媒体中。


你有没有想过,作为曾经的国潮主力军,明星潮牌为什么遭遇滑铁卢?陈冠希和CLOT是一个进入我们视线的明星潮牌,伸出手比C我们就是一家人。随着潮流文化在内地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钻出,其中最热闹的当属明星潮牌。


内地有李晨的Nic is coming、周笔畅的Begins,香港有陈冠希的CLOT、葛民辉的4ALIKEBLACK、李灿森的Subcrew,台湾则有周杰伦的PHANTACi、罗志祥的Stage、阿信的STAYREAL、小鬼黄鸿升的AES。就连早年在香港发展的Angela baby,也有自己的潮牌CHOICE。


年代久远找不到choice的图片,不过早年的Angelababy人设是潮流女神,经常登上潮流杂志封面。06年陈冠希在上海开设ACU之后,国内潮流文化迅速升温,许多原创品牌冒头。但在国外品牌和明星潮牌的夹击下,素人们的品牌之路堪称艰辛,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市场份额,还被明星光环全掳走了。那时候还年幼的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里原宿、美国街头品牌中,并没有明星潮牌(比如在日本影响力极大的木村拓哉,穿什么火什么,但他并没有自己主理的品牌),而华人潮流圈,不管是台湾、香港还是内地,明星潮牌都是潮流文化的主力军?


或许是因为在日本和美国,潮流文化从街头开始,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才最终形成这样的形态。而在进入中国之时,中国本身并没有潮流文化,但潮流文化本身已经是比较成熟了,我们不需要再像美国一样,从街头篮球、极限运动一直发展到街头服饰,一个流程走一遍,只需要直接拿来就可以用。


于是,明星们有资源、有资本、有曝光,自然很容易就将品牌做起来。年轻人也很受这一套,毕竟明星同款、明星设计本来就是加分项,刚开始做的品牌都不成熟,为什么我不买一个明星做的?吹起来也好吹一些。


陈冠希在谈到做品牌的时候,也提起Nigo曾经给他建议,让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做一些自己的东西。或许许多明星也都是这样想的,区别在于有的人是真的热爱,有的则是消费自己的名气和粉丝。


所以那时候我就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潮流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明星潮牌必将淡出市场,成为潮流中间力量的,必须是专业的人才。而明星在潮流文化中,扮演的更多应该是带货、上身这样的角色。术业有专攻嘛。后来已经证明了我的结论是对的。现在除了陈冠希和余文乐,其它品牌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热度。


这个事情其实不难理解,就像明星开餐厅,一开一个倒,一开一个倒。因为他们很多人想的并不是要把餐饮做好,做精,他们只是想吸引粉丝过来消费。毕竟随便一弄就许多人来,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去认真做?但是粉丝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偶像充值一次可以,再充就成傻子了。所以许多明星的餐厅比快餐店还快,一次性的。当然也有真正沉下心,把餐厅当做事业来做的,比如任泉。潮流界也有认真做品牌的明星,除了陈冠希和余文乐,还有葛民辉、李灿森、李晨、张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