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几名董事接连辞职,“做事”的人都走了,还怎么自查?

本文共1683字

阅读完约3分钟

新年伊始,汇源果汁(1886.HK)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辞职的消息,再次引来投资者的关注。

实际上,在去年4月陷入巨额债务和退市危机的汇源果汁,早就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大势已去。

此番突遇人事巨震,究竟是“天灾”,还是“人为甩锅”?未来还有望复牌吗?

1

多名董事突然辞职

山雨欲来风满楼。

1月21日,汇源果汁称,接到赵亚利的辞职信,因其他工作职责的要求而请辞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策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之职,于2019年1月21日生效。

此前,在1月13日和1月10日,执行董事的崔现国和非执行董事的许清流也甩出辞职信,要求离职。

要知道,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接连辞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比如之前出事的乐视、*ST华泽,以及金立手机,哪一个不是树倒猢狲散?在公司彻底爆炸之前,高管们就先溜之大吉。

因此,面对汇源果汁新年突然的人事巨震,有分析认为,这或许预示着汇源果汁自查情况极其复杂,导致复牌难度增大!

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与此同时公司负债却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达115.18亿元。

其中,2014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2.29亿元、0.13亿元。

而2017年的业绩也是一直拖着,直到2018年4月底才公告。

虽然公告称,净利和营收均大幅上升,但财务人士却认为,这一业绩未经审核,因此汇源果汁2017年的业绩有几分成色,尚不得而知。

2

涉事董事都走了,汇源还怎么自查?

新年以来,汇源果汁的多名董事为何突然辞职?这事还要从其控制人朱新礼的违规借款说起。

公告显示,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贷款金额高达42.82亿元,年利率10%。

然而,这笔借款却没有经过董事会的批准,也没有履行披露的义务。此事曝光之后,就如一颗炸弹,直接让汇源果汁从2018年3月29日开停牌至今,并就此事展开自查。

目前,已经过去了9个月之久,但汇源果汁也没查出个名堂,更没有拿出像样的复牌方案。

按港交所要求,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那么港交所将启动对它的退市程序。

可以说,汇源果汁剩下的时间不太多了。

但就在此时,独立于管理层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赵亚利、有监督、检查作用的执行董事许清流却先后辞职了。

对此,有法律人士表示,独立非执行董事,特别是执行董事许清流

的辞职,有规避法律责任的意思!因为,许清流在42.82亿元的违规借款事件中,没有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

另有关注汇源果汁的分析人士也表示,当时朱新礼是集团董事长,控制人想调资金给自家子公司,在一般情况下,非执行董事肯定知晓此事。但许清流却没有阻止,反倒是听之任之,背后有无相关利益交易,值得调查。

此前,汇源果汁就因独立调查延迟完成,多次导致公司继续停牌。

但相关当事责任人已走,未来汇源果汁还能顺利的自查下去吗?同时,自查的结果又是否公允?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电话 18628017105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