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根据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约有45%的现有职业将被机器自动化代替。这意味着今天的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然而融合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教育,因为教育最难被机器自动化取代。

信息化时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表示,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里,人的智能是未来经济发展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的智能中,决策智能最为重要。

对人的智能研究,不仅对教育、人工智能以及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小编觉得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如何火爆,都应始终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

教育信息化面临哪些问题?

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主要面临五个问题:

一、“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混淆。

“+互联网”是在传统的行业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但并没有改变行业本身。“互联网+”则是由信息技术主导,并对行业进行重塑。所以“教育+互联网”是物理变化,“互联网+教育”是化学变化,但很多人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教育+互联网”的概念上,认为教育信息化可有可无。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的过程还很长。

三、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都需要提高。

四、教育的制定者对于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以及教育决策、教育政策的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边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条件有限,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边远地区的网络接入能力。

中国处在教育信息化的哪个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

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处在从应用向融合前进的阶段,有一部分已经出现了创新。

虽然在线教育在中国已经有20年,但慕课还是一种主要的形式,然而慕课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主要还是“听讲+练习”。不过慕课却开了一个首创,也就是跨越学校界限来提供学习课程,进行优质资源共享。

同时,慕课还把整个把高等教育的服务碎片化了,可以算得上是教育服务模式上的一项重要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获取学习内容和资源提供了方便,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教育信息化对学、教、评方式的深层次提升。

教育者不要被技术绑架,要合理使用技术和信息化。我们特别渴望和呼唤的是信息化对于教育本质的推动,不要为了时尚而时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信息化使教育克服了时空的限制,也给教育带来了挑战。过去传统的信息化教育录一堂课40分钟,必须从头看到尾。那么,教育者能不能设计出能随时随地学习的内容,能不能符合时代需求,怎么正确使用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便利才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广州一瓢U教云为高教教学场景量身打造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为校区的师生架起沟通互动和知识传递的桥梁。我们正在为建设新型高校教学空间而努力,期待与教育生态合伙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