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五本书,就知道为何拿下奥斯卡的是他们

最近被新德国电影运动领袖之一的沃纳·赫尔佐格这段鬼畜般的“读书、读书、读书!!!”洗脑了。他说“你拍不出就因为你不读书!’’

于是,柴柴把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横扫了一遍,果然在电影背后中看到了很多书的影子。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印斯茅斯镇之阴影》

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水形物语》是个爱情故事,因为男主是蠢萌水怪,所以也叫人鱼恋。

无论是挨打睡觉,还是吃鸡蛋谈恋爱看电影,男主角总是这样滴溜着一对大眼睛,十二分无辜的样子。即使他把画家养的猫吃了一只,也能轻易被原谅。

水怪的形象据说来自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的小说《印斯茅斯镇之阴影》。

小说里有个角色叫“深潜者”(Deep Ones),他们的形象如下:

“我想它们的身体应该呈一种灰暗的绿色,虽然肚皮是白色的。身体的大部分都光亮滑溜,但背上有着带鳞的高脊。那身形有着人形的模糊特征,而头部却是鱼类的,长着从不闭合的,巨大、凸出的眼球。在脖颈的两旁,还有不断颤动的鳃,长长的手脚上都有蹼。它们杂乱无章地跳跃向前,有时只用后腿,有时则四肢着地……它们那嘶哑的、尖锐的喉音……传达了其面部所无法表现的,一切黑暗的感情。”

回头再来看看《水形物语》中的水怪,长这样:

除了外形,电影中的水怪还继承了深潜者能在水下和水周围生活——两栖的特性。

不过与电影相比,小说就没那么温情脉脉了。

《印斯茅斯镇之阴影》的故事发生在1927、28年间马萨诸塞州古镇印斯茅斯,一个被海域和宽阔盐沼围绕、与世隔绝、不通火车、不出现在地图上、几乎荒废,传说中魔鬼居住,充满邪恶阴霾与怪异谣言、死亡与不洁的地方。而这一切,都因为传说中的深潜者。

小说作者以写恐怖,科幻与奇幻小说著称,风格一如既往地怪奇、恐怖。深潜者是他独有的“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体系的一部分。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不愧是制造浪漫的圣手,点石成金。他把原本阴郁、暗黑、令人作呕的水怪,硬生生改造成了鳞羽发光、拥有不死之身的神。一个恐怖故事,成了浪漫传奇。

当然,如果喜欢故事会式怪异故事,包括什么海底宝藏、处女献祭、长生之术、人神交易情节的话,重口味的《印斯茅斯镇之阴影》大概比小清新的《水形物语》更能满足你。

二、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

在宣布最佳影片是《水形物语》之前,更多人把宝押给了《三块广告牌》。

电影讲了一位女儿惨遭奸杀的母亲,被当地警察查案的毫无作为彻底激怒,在三块广告牌上刊登“强奸致死”、“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的字样,向警局表示控诉。

这部电影不仅相当地政治正确,还引起了现实世界的效仿。

2018年2 月 15 日,在去年 6 月发生火灾的伦敦格伦费尔塔下出现了三辆安装广告牌的厢式货车,车身上的红底黑字写着:“死亡 71 人”、“至今无一人被逮捕”、“为什么?”

这三辆印着广告牌的车辆路过伦敦威斯敏斯特、圣保罗大教堂,最终停在了格伦菲尔塔下。代表了公益组织 Justice 4 Grenfell( (J4G) 对伦敦大火事后不作为的责问。

其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三块广告牌里出现过一本书:母亲米尔德丽德第一次来到广告商办公室时,广告商正翘脚读书。就是这本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中文译名《好人难寻》。

这本书并不是随意放上去的,对电影算是一种注脚。

《好人难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短篇小说集。

其中《好人难寻》一篇里,越狱杀人犯“格格不入”的绰号来源于他自己无法把犯过的罪行和受到的惩罚相对等。

而《三块广告牌》主线便是偏执地追求罪行和惩罚之间的对等,甚至不惜动用私刑,点燃警察局。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中充满了追问善恶、罪与罚的窒息感。其中有几篇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

不过在,暴力、邪恶、阴暗、离奇的剧情和南方种族歧视、贫穷、愚昧、暴力的内涵之外,在堕落、自私、愚昧、冷漠的人物身上,她依然安排了“天慧时刻”,给人物一个顿悟的机会。

不知这一宗教性的救赎情景,是否启发了《三块广告牌》的编剧。电影中有种族主义倾向的酗酒的警员狄克森,在看到威洛比警长遗留信件时,顿悟忏悔,成了影片最动人的转折。

最后,讲一个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八卦。她生命中的最后15年都在与家族遗传的红斑狼疮病殊死搏斗,而最后,也未能活到40岁。她隐居农场,饲养上百只孔雀,是卡佛小说《羽毛》中,养孔雀女人的原型。

三、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

至于最佳原创剧本的《逃出绝命镇》,恕我直言,实在没get到有多精彩。

影片讲了黑人小伙儿克里斯去白人女友露丝家见家长时,被掌握了尖端科技换头术的女友一家追杀的故事。换头术,不是整容,准确的说是大脑移植,将老弱病残白人的大脑移植到强壮的黑人身体中,切除黑人们大部分的意识,驱使他们的肉体。

整个故事实际是对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关系的巨大隐喻,最骇人的便是露丝妈妈对黑人“敲一下就倒”的强大催眠术。

弗朗兹·法农早在他的《黑皮肤,白面具》中写道:黑人的悲剧,不仅仅是被种族歧视,还有隐性的自我奴役,放弃自身特色,被同化成另一种肤色的白人。

“我谈论的是几百万人,有人向这几百万人头头是道地反复灌输害怕、自卑感、颤抖、下跪、绝望、奴性。”

他还援引A.赛泽尔《关于殖民主义的讲话》中这段话作为整本书主题。

整部电影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飞奔过来撞死的鹿,不是被绳子捆绑、被催眠术控制数秒等死,不是削掉半个脑壳的暴力开颅,也不是血肉横飞的复仇和杀戮,而是黑人女孩残留意识在露丝奶奶身体中不自觉复苏那一刻,边流泪边微笑的诡异感。这个场景让对这类题材并不感冒的柴柴,鸡皮疙瘩起一身。

四、安德烈·艾席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最佳改编剧本最终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斩获。

编剧兼监制的James Ivory最近透露,他的剧本中有Elio和Oliver的裸体戏份,他也跟导演探讨过希望有裸体戏份的事,可惜被导演拒绝。他认为事前或事后披着床单遮遮掩掩其实并不自然,他不喜欢这样。

感谢编剧,道出了广大迷妹儿的心声。

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原著,故事基本保留了原著风貌。细腻、亲密、蠢蠢欲动的调调和经典(tao zi)场景都得到了保留。

原著共四章,跨越20年。电影截取了其中初遇6个星期的时间段,将故事集中到短暂的一个夏日,最大幅度减掉旁枝。最后便是现在这版简单的情节、每一帧都可以做桌面壁纸的画面、小镇夏日单车海边,和如画的少年。

电影最大的改编是结局。小说里Oliver的婚讯是他当面告诉Elio的!此后两人的关系虽然降至冰点,却一直都有联系。结婚,生子......十五年后,两人重逢。

在电影中,这些全部被舍弃了。

“我知道电影的大部分剧情不会与小说保持一致,如同任何一个作者,当看着我的故事慢慢变成别人的版本,我只能抱有最后的希望,一切听天由命。”原著作者这样讲。

Elio听到了Oliver结婚的消息,也听到Oliver说一切都还记得,在“毕剥毕剥”的烧柴声中,面对壁炉的火焰,流下眼泪。最适合电影的表达方式,最恰当的镜头语言,共同成全了这段最美的表演。

原著作者很幸运。

导演说:面对爱情,我们的心不会像大脑那样去思考,顾忌琐碎。

导演很聪明。

来来来,向还没看过的小伙伴强势安利一波甜茶的盛世美颜。

五、米兰·昆德拉《不朽》

《寻梦环游记》拿到最佳动画长片一点都不意外。

故事最漂亮的是亡灵节的设定:亡灵节那一天,连接亡灵之地和人间的万寿菊桥梁会显现出来,照片被供奉怀念的人可以隐形的重返人间,与家人团聚。一旦亡灵的痕迹从所有在世的人脑海中消逝,亡灵立即化为乌有,彻彻底底地从阴阳两界消失。

米兰·昆德拉1990年出版过一本叫《不朽》的长篇小说,里面说道:

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摩拉维亚村村长梦想的不朽);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有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

小说中普通女子贝蒂娜,通过追求和结交名人,伪造与歌德通信的方式,将自己粘贴于歌德的名声之上,以此获得了不朽。而这一切,最终还是随着她与歌德之间的原始信件公诸于世而终结。

为了获得不朽,《寻梦环游记》中的德拉库斯毒杀合作伙伴埃克托,还窃取他的作品成为万众敬仰的歌神。到这里,与昆德拉关于不朽的虚幻性的现代性的思考合拍了。

当然,作为一部动画片,最后还是回归传统温和的价值观,惩恶扬善大团圆。

人类精神上的不朽 ,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的血肉之躯的传承来达成。这样一个主题,在或许并不care时间和历史的今天,依然一记重击,让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