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萬物”的“三”指的是什麼?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又一直影響著中華文化的發展。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什麼是“三”?

龍鳳呈祥

陰陽只是“二”,那“三”在哪裡?

也許你會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兩儀“是陰陽,就是”二“,這“四象“就是”三“,”八卦“本身代表的是物,也就是”四象“這個”三“所生的”萬物“啊。

細細品味,覺得這還是有點牽強。因為這個”三“還不是真正的”三“。

其實這個”三“是實際存在的。這個”三“就是”明“。即事物不是陰陽兩面、兩種性質相對立,而是“陰陽明”三種狀態相併立。此時不是陰陽的對立統一,而是陰陽明的和諧統一。

具體講,”明“中有陰陽,包含陰陽,又把握、把控陰陽,是陰陽的互生轉化以達平衡、安定、和諧與發展,”明“是中,中則 正,”明“是 平,平則 安,”明“是化,化則 新, ”明“是 曲,曲則 全,”明“是德,德則祥,”明“是和,和則 順,”明“是恆,恆則 定,“明”是統,統則 立..........

我們講陰陽互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相轉化,是二進制思維,它易使我們陷入非此即彼,非好即壞的思維定式之中。

而當我們以”陰陽明“三進制思維來思考和看待事物時,其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這個三進制中,當事物處於陽性時,陽中既有陽,也有陰,還有明這三種狀態,同理,當事物處於陰性時,陰中既有陰,也有陽,還有明這三種狀態,照此推理,當事物處於明性時,明中有明,也有陽和陰。此時,當我們走到事物狀態的第二層次時,就不是陰陽明三種狀態而是九種狀態了。此時,“一”生“三”,這個“三”就生成“九”了。

再說現實一點,比如一個企業,單從其部門機構設置講,其在外打拼的市場部(銷售等)是其”陽“,其後勤財務等保障部門就是其”陰“,而其涉及企業文化發展和制度機制、領導管理的機構就是其”明“,這個”明“隨時在掌握、牽制、平衡著”陰“和”陽“,使之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願景或戰略目標前行。而從企業的發展來講,其戰略戰術及規劃策劃等是其”陰“,其執行就是其”陽“,而其”明“就是企業的核心所在,既是企業的文化,也是老闆或核心領導層的領導藝術或影響力等,當其陰陽不平衡時,就要靠這個“明”來調控,當其陰陽達到平衡時,這個“明”好象沒起什麼作用,其實這時就達到了企業經營的最佳狀態,此時老闆才能真正去當“甩手掌櫃“。 好了,小編今天就講到這裡,不知你對這個“三”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