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重生活压力,普通年轻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近两年,一些以“XX青年”为基本格式的标签化热词不断在网络上走红,每一个这样的标签都是对一类青年群体的高度概括,可谓十分生动形象。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通过这些标签词来定位自己或者寻找同类的小伙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青年系”热词,你知道哪几个?又属于哪一类呢?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指芸芸众生中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崇尚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据百科显示,佛系一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与“佛系青年”相关的词还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词语。

佛系为什么能够走红?是因为它精准地描述了部分青年人随性随缘,不刻意追求的生活态度。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会时刻准备着,时刻充满干劲的在生活,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热血,在平凡的生活中,更多的人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在过日子。

在身边很多同龄人在拼命努力想要融入这个社会的生存环境却不得章法、屡屡抱怨的时候,“都行、可以、没关系”的佛系三连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豁达?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

有随性生活、不苛求的佛系青年,自然也有会不满足于只过一种生活,满怀探索精神的另一类青年。这类青年就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每一个斜杠之下都是新的身份,因此“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与佛系青年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一批富有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他们不满足于被设限的生活,不断打破对自己的定义,去积极探索自身更多的可能性。斜杠之下,无论每一种身份做的好坏与否、长久与否,都是一种自我挑战的体现。敢于斜杠敢于突破,已经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

“北漂”“横漂”等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机会更多且资源更广的大城市去奋斗。在异乡生活,每天赶着公交地铁上下班,回到家后独自一人吃饭收拾房间……这大概是独身的年轻人们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这类青年也被定义为“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

据调查,在北上广等大城市,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或主动或被动,独居正在成为青年人一种普遍的生活选择。而独居之下的生活状态,也许并不能尽如人意。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孤独的像条狗”

这是很多空巢青年的心声与感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选择独自奋斗也是一种

上进与不妥协的体现。想要靠自己去争取更好的生活,那就要接受拼搏过程中的不如意。其实孤独等空巢状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越来越丧,不停抱怨,对生活失去信心。

有框青年

有框青年

有框青年

有框青年是指25-35岁,在工作、家庭和生活的重压下成长的新中产阶级。他们被一道道无形的边框所束缚,在繁忙的生活中无暇实现内心的真正追求。

坦白讲,人生的不同阶段就是会有不同的条条框框来告诉你什么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这些限制,也许来自于家庭,也许来自于社会,在25-35岁这个阶段,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该成家立业生孩子的阶段。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自由包容,能够让孩子去自行选择生活方式,社会有其运行的规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在遵循规律去生活。这些无形的框架,是束缚,也是责任。

有框青年其实更多的是代表着勇于承担责任的新一代,随心所欲的生活谁不想选择呢?但既然接受了世俗的条条框框,就要对选择的一切担起责任。在有框的世界里,希望所有的有框青年们都能在承担压力的同时保持自我,适度开解自己,放下焦虑好好生活

以上就是对四大青年群体的解读~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类青年?又或者想要成为哪类青年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属于你的生活状态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