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宇宙”詞義談先秦時期宇宙觀


西漢中期渾天說出現之前,以“天圓地方”為主要理論依據的蓋天說曾在數千年間深刻影響中國古代文化。

一、古“宇宙”詞義

《世說新語》卷下《排調》梁劉孝標註:“《屍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屍子名屍佼,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人。

《莊子·庚桑楚》:“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荀子·解蔽》:“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裡矣。”《成相》說:“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㝢宙。”但沒有對宇宙作解釋。

宇宙



《淮南子》卷11《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其間,而莫知其所。

《初學記》卷1《天部》和《太平御覽》卷2引《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一作‘往古來今’)謂之宙,〔或謂天地為宇宙〕。”

二、文獻所見先秦宇宙觀

文獻所見先秦宇宙觀主要有六類:

(1)天圓地方

《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

《周髀算經》:“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笠以寫天;天青黑,地黃赤,天數之為笠也,青黑為表,丹黃為裡,以象天地之位。”

《周髀算經》:“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天高地八萬裡。”

天圓地方



(2)天體

天體以天極為中心旋轉

《楚辭•天問》:“天極焉加?”

宇宙天體



(3)以龜為宇宙的天然模型

《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一引《雒書》:“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上隆法天,下(疑缺‘平’字)法地。能見存亡,明於吉凶。”

《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練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4)鳥負星、日飛行

《楚辭•天問》:“羿焉彃日?鳥焉解羽?”

(5)天地間以維、柱相連

《楚辭•天問》:“斡維焉系?…… 八柱何當?”

《淮南子•天文訓》:“天柱折,地維絕。”

(6)北斗是重要的星座,並與豬有某種關聯

《大戴禮記•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

《春秋說題辭》:“鬥星時散精為彘。”

北斗七星



《鶡冠子•環流》:“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