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嫡系將領紛紛倒戈,而土匪出身的他卻力挺馮玉祥,包打開封

北伐結束後,在國民黨各派系軍隊中,馮玉祥的西北軍,無論是論地盤,還是論兵員,無疑是最強的。但發生在1930年一場中原大戰,卻成了西北軍的“滑鐵盧”

戰力超人的西北軍

在中原大戰中,面對作戰勇猛的西北軍,老蔣穩、準、狠使出了三彈攻勢,何謂三彈,即銀彈(對敵方將領重金收賣),肉彈(用美色去消磨敵方意志),炮彈(以優勢的火力重點覆蓋)。西北軍諸將領,雖作戰勇猛,卻因久居貧困之地。就駕不住這種銀彈肉彈加炮彈的攻擊,“窮怕啦”的他們紛紛改換門庭,叛馮投蔣。

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三人即是兄弟,又是對手

板蕩顯忠臣,當馮玉祥眼睜睜看這這些親生兒子般的將領紛紛背已而去時。不想卻有一位土匪出身的雜牌軍將領,站了出來,立挺馮玉祥,他佔洛陽,克鄭州,包打開封,一口氣,把蔣介石的“遭殃軍” 趕出豫東,使戰爭的天秤再次向西北軍傾斜。

韓復榘 ,倒戈投蔣,終成山東王

他就是民國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將,中原大戰反蔣急先鋒萬選才。

萬選才,如今讀之好陌生的名字,他有什麼英雄事蹟。。。。值得小閱來關注嗎?別急,讓小閱細細道來。

在民國史上,有一支非常奇葩的軍隊,鎮嵩軍

什麼,鎮嵩軍,很多朋友聽到這支軍隊,大多都感到不肖,確實,這支軍隊在民國史上名聲確實比較糟糕,比起其它軍隊來說,這支無主義的土匪武裝,打起仗更是缺乏應有的道德的底線,據說,這支軍隊在每一次策劃攻打某城時,總是先打探好錢莊,糧棧,和女子學校的位置,了以便攻進城中,搶糧,搶錢,搶女人。然後象其老祖宗梁山好漢一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

鎮嵩軍

而萬選才,就是這支軍隊中最能打的一位,他不但進攻能當先鋒,撤退能當做後衛,而且善思考,有眼光,勇於接受新事物,從而為這支土的掉渣的綠林武裝,走上正道,做為了決定性的做貢獻。

萬選才,字德英,出生於嵩縣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5歲起就在家幫助父母賣饃和同父親拉大鋸學做木工,生活極端艱苦。清貧的生活磨鍊出豫西人吃所特有吃苦耐勞、勇敢豪爽,重義輕財的性格。,20歲時,他發誓"要在中國放放光",乘軍閥混戰之際,揭杆而起.成為鎮嵩軍的一員。

這支軍隊最出名的“戰績”,除了割據豫西外,就是對西安長達八個月的圍困戰啦。

眾所周知,這場不義的戰爭,造成近十萬關中百姓流離失所,餓孚遍地。即使最後勝利者也落得個“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而做為失敗者的鎮嵩軍,更是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多虧萬選才的斷後掩護,才使這些殘兵敗們方才逃回豫西。從此後,萬選才在鎮嵩軍上下官兵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全軍上下皆拿他當三國的趙子龍,劉鎮華更是稱他”一身都是膽“。

但這個”趙子龍“面對這場不義的戰爭的所帶來了惡果。也不得不暗自思索"跟什麼人,打什麼仗"的革命問題啦。

鎮嵩軍的首領劉振華在影視上以劉瞎子的面目出現

最終在鎮嵩軍的決擇上,他極立主張:這幾年咱們打打殺殺,也沒個啥目標,現在北伐是主流,我們應該支持北伐。誰北伐咱們就跟誰,馮玉祥支持北伐,還和孫中山有聯繫,鎮嵩軍的前身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這次若能參加北伐,又走到革命的路上,我看挺好的。。。。。為這支土匪武裝最終參加北伐,改編為北伐軍,一錘定音,為團體,為個人選擇了一條光明之路。可以說,這支隊伍民在民國史上存在幾十年,和民國共始終,和萬選才的這次明智是分不開的。

果然,加入北伐的萬選才更是如魚得水,他率鎮嵩軍攻濮陽,破開封,在豫東與直魯聯軍展開了血戰,特別在蘭封,已榮升軍長的他也掄起了大刀片,率豫西健兒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並最終大勝直魯聯軍,俘敵2萬餘人。將直魯聯軍全面驅逐出豫東。緊接著,又率所部乘勝追擊渡黃河北上,連克濮陽、清豐、南樂,打得張宗昌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一路敗逃到天津。

面對一個意想不到的部隊和一個意想不到的將領所取得的意想不到的戰績,馮玉祥大奇,連贊:“德英(萬選才字德英) 真是常勝將軍!”。鎮嵩軍的首領劉鎮華也不無得意的附合:“是啊,德英渾身都是膽!”

而這樣一個農民出身的常勝將軍,與證交所出身的蔣介石始終尿不到一壺裡,卻與有著平民氣質的馮玉祥心意相通。在中原大戰時,面對老蔣的重金收買,馮系的重要將領如韓復渠,石友三之流,紛紛倒戈投蔣。一時間,以猛將如雲而著稱的西北軍竟無人可用,關鍵的時候,又是這位農民出身的雜牌將軍站了出,他攻鄭州,克洛陽,包打開封,一舉扭轉了中原大戰初期反蔣聯軍的被動局面,以出色的戰績榮任省政府主席和第六路軍總指揮。成為作戰雙方,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這一馳騁沙場的勇將,最終沒有躲開來自來內部陣營的暗箭,劉茂恩,這一當初打拼的夥伴,為了自已的私利,陰謀倒戈,誘捕綁駕了萬選才,並連夜送到南京,把夥伴的生命和鮮血,當成博取榮華富貴的投名狀。

而在南京,老蔣更是給萬選才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只要歸順,省主席照當,兵照帶,並且要錢給錢,要槍給槍。

但這回的蔣介石,算是嚴重的低估了這位出自豫西土匪將軍的氣節,面對威逼利誘,萬始終堅貞不屈,並不顧自身安危,暗中授意部下誘殲老蔣的親信顧祝同部。最終被蔣介石殺害於南京雨花臺。

中原大戰

各位江湖閱史的老友,雨花臺,在民國曆史上,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的地名,它不是國民黨殺害仁志士革命英烈的地方嗎。但這次殺害的對象卻與突破人的想象,他不是共產黨員,也不算什麼仁人志士,而是一位國民黨的省主席,國民黨某路軍的總指揮。這種內容和環境是不是相差太大啦.不知道這位國民黨省主席會不會在刑場上高呼”打倒蔣介石“呢.

事實上,撕殺慘烈的中原大戰,交戰雙方都傷亡慘重,粗略統計當在三十萬人以上,但死於非命的高級將領卻非常罕見,除第八方面軍司令樊仲秀在許昌被飛機炸死外,被老蔣捕獲處死的高級將領僅此一例。

顯而易見,造成萬選才悲劇的原因,無非是”直“和”氣節“。若不是因為他的直,他也不會輕易被內部所暗算,若非他的氣節,一經收買就變節投敵,別說沒有性命之憂,還能繼續的升官發財.不可否認,”直“和”氣節“都是中華民族的高尚品格,但這種品格放在缺乏準則的土匪和軍閥群中,往往就會變成致命的毒藥。

在這場中原大戰中,整個西北軍系統的將領象得了傳染病似的,一批一批的倒戈,從起初的韓復渠,石友三,楊虎城,劉鎮華。一直到最後的孫連仲,吉鴻昌, 梁冠英等等,只要換個旗號,不但保住了地位,並且要兵有兵,要錢有錢,要地盤有地盤,儼然的成為一個個新軍閥。即使能堅持反蔣反到最後,彈盡糧絕,只要放下武器,也可保生命財產無憂。若逢新的機遇,一個個又能東山再起,宋哲元就是戰敗下野,最後通過張少帥組建二十九軍,成為華北王的。

一句古話說的好: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在倒戈如雲的環境中,更能顯示的氣節的珍貴,面對一個臨危不屈土匪將軍的,那些倒戈的將軍當愧死。

國民政府高級將領合影

萬選才墓園

萬選才墓園

萬選才墓園

江湖閱史,帶你一同去尋求歷史上的細細微微,更多的精彩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