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期货横空出世,铭记史册的人民币国际化里程碑,可喜可贺

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中国原油期货的最大亮点是:“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继“一带一路”,“亚投行”之后,中国又推出原油期货,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又迈出了一大步,是绝对的里程碑事件,可喜可贺!

  全球目前共设有12个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纽约与伦敦两家占据年原油期货交易份额的97%,其余10家交易机构均处境尴尬。短期内,刚上市的“上海油”几乎不可能规模化分食“纽约油”和“伦敦油”的份额,但从中长期看,“上海油”无疑是“纽约油”和“伦敦油”的强劲竞争对手。

  “上海油”上市之前,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全部用美元结算,“上海油”上市即用人民币结算,国际资本对“上海油”作套利博弈,需要先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才能入场。这是继“石油美元”之后全球首次出现原油人民币期货交易市场,也是“石油人民币”正式登场的里程碑式事件。

  2015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原油进口国,去年中国进口原油超过4亿吨,国际依存度逼近70%。正常情形下,由于全球原油供大于求,中国作为第一大买主,当拥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这一点用人们的生活常识就可确信。然而,在“石油人民币”问世前的数十年间,中国进口原油需从美国指定的银行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然后一手交钱一手提油。美国利用“石油美元”铸就的货币霸权收取换汇“过手费”,中国作为最大买家,每进口一桶原油须凭空多支付1-1.5美元,仅此一项,中国每年就多支出高达20亿美元。由于整个亚洲没有自己的“亚洲期油”市场,日本等进口大户也同样长期被“石油美元”额外抽成。

  “石油人民币”有四大即期功能:一是发现生成“上海油”的国际价格,逐步争取国际原油价格的中国定价权,最终少花和不花冤枉钱;二是为国内油商和用油大户提供套期保值操作平台,规避美元汇率风险,这部分经济效益更加可观;三是拓展国际原油交易人民币结算份额,为已成为世界五大货币之一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新助力;四是为国际炒油资本提供“东西对冲”的避险工具。

  中国原油期货横空出世,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中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关键步骤,可喜可贺。为伟大的祖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