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北京》:第十五集 冲突

第十四章

简介:两个人结婚以后,马莉忙于工作,史蒂夫每天外出,两个人的交流变少了。一天史蒂夫告诉马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他挣了第一笔钱,另一个是准备去北京福利院了解领养孩子的事情。马莉对史蒂夫接近酒吧歌手本有些不悦。

第十五集 冲突

马莉从上海开会回来,把收养孩子的事情丢在了脑后。

又过了一个月,一天,史蒂夫又给了马莉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本母亲病危,史蒂夫受人之托,顶替本到酒吧驻唱。

第二个消息史蒂夫求助张先生,办理好了,澳洲方面的领养文件,随时可以去福利院领养。

“驻唱,这就是史蒂夫的工作?”马莉听了第一个消息如雷轰顶,第二个消息根本没有入心。

史蒂夫自作主张的事情越来越多,马莉感到处处被动。从开始的租房子开始,到领养孩子,再到工作,很多事情被串在一起,一个性质,“自我中心,武断决策”。“这个家自己还有没有决定权?” 马莉的“家庭权威”被挑战。

直接指责一个朋友是不妥的,更何况事出意外,史蒂夫热心肠也可以理解,马莉这点修养还是有的。“本去多久?” 马莉使用了一个简单的问句,语气很平和。

“这个不确定,要看他母亲的病情。”

“如果本一去不回来了,你是否要一直做下去?”这是一个悬而未决事情,用来考问他的态度,以守为功,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对策。

马莉委婉的问话中蕴含的质疑,甚至谴责,史蒂夫并没有察觉,也许是马莉的英文表达无法传递中文的内涵?

他平静而认真地回答到:“我没有想过。本的薪水不低,如果长期做也不是不可以。”

“什么?你甘心做一个酒吧卖唱?”马莉的火终于压不住了,声音一下子高八度,怒目圆睁。

“你一直想让我工作,我以为你会高兴!”他看着她愤怒的眼睛,不解地看着她因愤怒有些变形的脸,不知自己错在那里。

“没到无米下锅的地步,不是什么工作都要做?!”她尽量缓和语气。

“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音乐。”他的态度很温和,也很诚恳。

她想起了,在海鲜村的那个烂漫的晚上,他弹着吉他,她和他一起演唱《LUCKY》。

那天她得知他为了赢回前妻的信任,放弃了音乐,音乐相比于他的婚姻和家庭,似乎无足轻重,她钦佩他的毅力和坚持。那天,他说因为她,他想重新弹奏吉他,她非常感动,也许这是她爱上他的另一个原因。

“让他为我再放弃一次音乐?”马莉反问自己,她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不反对你热爱音乐,甚至成为音乐家。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去酒吧工作。”

“这就是一份工作,并且我需要工作。” 史蒂夫耸耸肩。

“请你想一想我的感受?” 她的语气带着恳求。

“你的感受?”他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马莉停了一会,面露难色。“我一个大学教授,丈夫在酒吧卖唱,传出去,我会被人瞧不起的,让我怎么在学校抬头。” 她一字一句地说的很慢,很难。

“搞音乐没有什么丢人的?!再说,这是我的工作,跟你有什么关系?”他的话像连珠炮。

“我们是夫妻,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我的荣誉就是你的光荣,你的耻辱就是我的不幸。”马莉的语速也加快了,声音也高了八度。

“我不明白你说的耻辱是什么?”

“在中国,卖唱就是最低贱的工作。”

“音乐是高尚的,音乐人是受人尊敬的,这个工作怎么会是低贱的?”

“中国人就是这种看法,你有什么办法。”

“你不考虑自己丈夫的感受,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几句话两人说得都很快,有点辩论的味道,也可以理解为吵嘴。

“我一直在考虑你的感受,我也要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无法理解你的感受。”他好像为两个人的谈话画上了句号。

马莉心里又急又气,眼前这个男人不可理喻,要说服他,首先要让他理解中国文化,“下九流”的定义和由来,一句两句话怎么说得清楚,说清楚了,他是否认同还是问号。

“好吧,我只是告诉你,我不希望你接替本的工作。”她没等他回答,加了一句“我去实验室了。”

马莉走出房门,当身后的门“嗵”地关上那一刻,她的心激灵一颤。

来到楼下,天已经全黑透了,家家亮起了灯。

她回身看了一眼大门,向学校走去。

来到实验室,坐在电脑前,随手按下电源,看着电脑上不断变化的澳洲风景,此时她已经冷静下来,血液好像都集中到了大脑,脑神经系统异常的活跃。

他们之间存在问题,好像从认识那天就有,然而好像永远也讲不清楚,每次都是在妥协的情况下蒙混过去,是语言表达问题,还是文化差异?站在各自的角度,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讨论谁对谁错没有意义,关键是谁来妥协?

她想起第二次婚姻辅导课,丹尼讲的丹麦童话《老头子说的总是对的》,那个看似白痴的老太婆,告诉人们爱是无条件的信任。

夫妻之间也许不需要完全理解,而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认同和服从。做一个糊涂的老太婆谈何容易?!更何况是马莉这样聪明的知识女性。

她打开邮箱,发现上次投递的稿件被退回修改。这个论文发稿前已经修改了无数次。打开论文,一边读一边想,一篇论文不知道要修改多少遍,才能和读者见面,实验数据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才能稳定,一条化学合成路线,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尝试才能找到。自己在科学研究上从不固守最初的设想,总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调整,改变是为了顺利通过。

她想到一个词“变通”,就是这个词,很多时候,变才能通。中国人的文字之精妙,不但象形,更是通慧。

背后的玻璃窗传来声音,她回身望去,有人在敲窗户。夜深人静,看不到外面情况,她有些害怕,站起来,吊着脖子往外看,“谁呀?”却生生的问。

“是我。”一个怪声怪气的声音,她一听笑了。走过去一看,史蒂夫站在窗户外面。她打开窗户:“你怎么来了?”她的话很轻,很温柔。

那个心细的、善良的史蒂夫没有变,一个晚归的房客他都会去接,更何况自己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