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老房子破破爛爛,為什麼要回老家過年?看哭了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

是北方地區俗稱的小年,

這天以後,

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

祭灶、掃塵、

剪春花、寫春聯、

理髮洗澡……

這些傳統習俗,你家還在堅持嗎?

每到快要過年的時候,

你是不是經常被人問:

過年回不回老家?

也許有人說不會,

因為老家破破爛爛的又沒有網,

要怎麼活……

可實際上,

人們總會拎著大包小包,

擠火車、坐小巴,

不遠萬里回老家過年!

有人說,

畢竟唯有春節,

才能把一大家人聚到一起。

不是自己和父母子女的三代小家庭,

而是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

有人說,

每年不回老家瞧一瞧,

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有人說,

過年回老家,

沒什麼特別矯情的原因,

就是骨子裡認為,

故鄉在哪兒,

家就在哪兒,

靈魂就在哪兒。

有人說,

回老家過個年喘口氣,

來年整裝再出發。

老家的房子在很多人心中,

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對很多人來說,

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

無論在哪裡謀生,

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

那就還有一個寄託。

如果老家的房子都沒有了,

那就像無根浮萍,

靈魂沒有寄託。

老家的房子,

起著維繫親情的作用。

人可以搬進城裡,

但是親情搬不走。

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

隔三差五地回去看看,

這個家就還是一個完整的家。

房子沒了,

家也散了,

親情也淡了,

那是花多少錢也彌補不回來的。

很多現在在外打拼的人,

還是希望以後回到農村養老的。

回到鄉下老家,

養養雞、種種菜、釣釣魚,

平日裡喝點小酒、打點小牌,

生命從這裡開始,

再從這裡結束。

對於大多數農村出來的人來說,

外面的房子只是一個住所,

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不管外面有沒有房,

以後是否真的回去,

老家的那棟房子,

不光是一個建築,

更是一種念想、一種牽掛!

看到家裡的老房子、山林、田地時,

那些年在稻田裡捉過的泥鰍,

那些年在水塘裡抓過的魚、蝦,

那些年在山裡挖過的竹筍,

那些年在菜園裡抓過的雞,

那些年一起玩耍的小夥伴……

通通閃現在腦海裡。

越長大,

戀家的情結就越重,

不順心了總想回到自己的“家”,

即使沒有大城市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

但是依然想住在我那遙遠的小山村……

老家,

在很多人心中,

是永遠的白月光。

今天就是小年了,

你今年過年回老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