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正在悄然間改變城市格局

清晨4點,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分。

大多數居民還正做著美夢,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剛剛開端停止工作的“交接”:送完夜宵的他們準備回家睡覺,另一群人則已早早起床,穿戴好工作服,準備送出今天的第一單

在中國,外賣用戶的範圍已達3.6億,日均訂單量超越了千萬,當你餓了,你就只需翻開手機下單,外賣小哥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美食送到你身邊,整個過程無需做飯洗碗拾掇廚房,你動入手指,就會有人替你效勞好一切

同時,隨著外賣行業的不時開展,在悄然不經意間,外賣似乎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並影響著城市格局的發展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時期

01

中國古代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來自西方的馬斯洛直接將吃這個需求放在了需求層次理論的最底層。

毫不誇大的說,吃是來自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我們才需求日出而作,在吃欲的推進下,人類社會才會不時開展進步

不論是汽車行業還是房地產行業或是其他我們能想象到的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一定的週期性,會隨著經濟的開展出現一定的波動性。但有一個行業除外,那便是餐飲業

2011-2017年,我國餐飲行業市場範圍逐年擴展,2017年約為4萬億元,年增長高達10.7%,估計在2018年餐飲行業的全年市場範圍可能會到達4.4萬億元

能夠說,餐飲業是個永不衰落的行業

02

如今的人有兩個特徵,越來越忙了,越來越懶了。於是外賣行業越發江河日下

依據艾瑞數據報告,25-35歲的職場人士曾經構成了外賣主力軍,整體佔比超越了60%,大部分人經常會加班加點,來不及吃飯了怎麼辦,那就動手點個外賣吧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似乎特別擅長用工具幫我們節省時間,或是換種說法,就是我們變得越來越懶了。當然,假如你懶得買菜燒飯洗碗,外賣平臺自然會幫你處理

中國式外賣,其實曾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局部

外賣平臺的價值,在於經過不時降低雙方買賣本錢、提升買賣效率、減少買賣雙方的信息差得到的,概略成四個字:

撮 合 交 易

對餐飲行業而言,平臺效應逐漸凸顯,美團外賣、餓了麼經過多輪大戰的廝殺,已經勝利突圍,構成了雙寡頭的場面。從數據看,2018年上半年餓了麼佔領了39%的市場份額,美團外賣的日訂單量曾經打破2000萬,2018年上半年佔領了整個外賣市場的59%,兩個巨頭加起來合計佔領了市場98%的市場份額

這裡面觸及到的一個比擬中心的緣由是如何用時最短的把餐送達,誰能做的最好,誰就能勝出

以美團為例,經過對不同配送場景的智能調度,讓訂單與騎手能夠智能匹配,運用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等大數據的優化,確保運力系統一直處於最優狀態,這就是美團的O2O實時物流配送智能調度系統,也被稱為“外賣超級大腦

外賣行業的護城河在於能否經過傑出的技術為客戶創造最爽的體驗,運算過程有多複雜,我不care,我就只關懷在我動完手指後能不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把餐給我準時送達

同時,一旦大平臺經過資金和人才優勢構成了一定的技術搶先優勢,體驗感較好,關於商家和客戶的吸收力就會構成虹吸,吸收用來越多的商家入駐、誘發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平臺購置,從而構成正循環

強者愈強獨佔天下,弱者就只能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點雲彩

03

除了外賣客戶,我們還不得不提到的是商家和外賣小哥

說到底,平臺只是空殼和骨架,需求血肉的填充,這樣才會顯得有活力

先來說說外賣商家,依據trustdate的外賣行業研討報告,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整體的外賣商家到達了312萬,商家月新增量持續多月保持在7萬以上的程度,商家為什麼願意融入外賣平臺呢

答案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就是能夠極大拓展市場邊境,帶來想象不到的人流

在這一次的羅輯思想跨年年會上,羅胖舉了個例子,說是有個夜市燒烤攤的攤主叫汪國玉,開了一家餐廳叫南城香,專在夜市賣燒烤

在2014年的時分,很普通,只要幾家店,做做小本生意,但2015年美團崛起的時分,外賣大戰開打,南城香把握住了這個趨向,狠抓產品、配送、運營,直到今年,南城香每天光外賣流水就有2.5萬單,一年的流水近6個億

站在外賣平臺崛起的這個超級大風口上,無數的餐飲店都正在飛起來

另外一股不得不說的活動力氣,就是來去匆匆的外賣小哥,在他們的穿越下,客戶——平臺——商家這條商業鏈才能正常的運轉

依據蜂鳥的報告,蜂鳥目前的配送註冊騎手的人數曾經超越了300萬,其中77%的騎手來自鄉村,均勻年齡為29歲,9%的騎手為女性,蜂鳥騎手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之間(包括兼職),遠遠超越了全國城鎮私營單位的均勻收入3800元,超越10%的蜂鳥騎手收入在8000元以上,經過“外賣超級大腦”的協助和本人的勤奮,有些外賣人員的收入以至能打破2萬元/月

當然,超出我們想象的是,在騎手中有近20%的人具有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其中95後的佔比也已超越了20%

04

當然,外賣還將多種業態的商業與社區停止了泛銜接

除了餐飲,外賣的配送效勞還包括了商超、醫藥、鮮花等類目,24小時隨叫隨到,因而在騎手配送可觸達的3公里範圍內,構成了共同的社區經濟圈

比方阿里安康攜手某外賣平臺開通了“7 X 24小時,最快24分鐘送達”送藥效勞,醫藥類訂單總體增幅超500%,騎手夜間送藥量猛增;某外賣平臺為星巴克打造的專屬配送團隊,讓全國近30個大中城市的消費者都可在30分鐘內享用到高質量的送達效勞~~

在以前,不論是什麼業態的商業和社區經濟,最終都需求一個實體店來停止承載,而實體店所能觸碰到的範圍,是有限的。同時,關於客戶而言,由於理想間隔的存在,並不能與實體店停止實時的有效鏈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店鋪開不下去的緣由

但外賣的呈現,給商業和社區經濟帶來的極大的賦能,一下子就把實體店面對的客戶群體擴展了幾個數量級別。同時能夠停止實時在線鏈接,只需客戶下單,就會有人取單並停止配送,相當於激活了整個實體的商業形態和社區經濟,成倍式的拓展了實體店的對外影響力

假如你認真看下面這張外賣騎手的運轉軌跡圖,你會發現,這其實也恰恰能代表城市的資源集中度,外賣小哥送單越活潑,也就意味著越多的人數,而這常常就是商業資源或是寓居小區的彙集地

從這個層面看,外賣騎手的運轉熱力圖,其實也在某種水平上代表了這個城市房價的分層構造

從城市商業形態的變化看,2009年上海非中央商務區甲級寫字樓僅有40萬方的存量。到了2017年,非中央商務區甲級寫字樓的體量已達500萬方,越來越多的高檔寫字樓遠離了市中心,關於穿越在寫字樓的辦公人員來說,前期攪擾的就餐問題曾經不是問題,只需左近5公司範圍內有區域性或社區型餐飲即可滿足需求

由於有外賣行業的存在,就餐這個問題曾經得到理解決,企業思索到各種綜合本錢的要素,將辦公地點往外遷移,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事了

在悄然間,外賣行業也正在重塑著我們城市商業空間的規劃

05

除了看到外賣商業上的價值,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

目前外賣配送效勞仍處於‘野蠻生長’階段

比方外賣配送行業門檻不高,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人員活動性較大,局部餐飲企業只追求利潤而輕視食品平安,諸多要素招致送餐超時、衛生平安情況差、餐品不完好等問題時有發作~~

隨著滴滴和盒馬這種超級物種的強勢介入,將會給外賣市場帶來怎樣的衝擊與波濤,外賣市場下階段的開展,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不測與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式外賣,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活,也將因而影響城市格局的改動

-END-

作者R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