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篇:头部网剧超越电视剧

出品:传媒1号

分析/组稿 :柯博


2018年,中国娱乐产业的表现究竟如何?传媒1号(id:zcfhxy)联合舆情大数据合作方Tooboo文娱、家庭数据营销大数据公司勾正数据、中国领先的娱乐大数据应用服务商艾漫数据一起,重磅推出《2018年度传媒1号娱乐蓝皮书》:

第一章:平台篇

第二章:国剧篇

第三章:综艺篇

根据《2018年度传媒1号娱乐蓝皮书 | 国剧篇》的研究,得出以下七个重要结论:

2018年新上电视剧收视之王:《楼外楼》

2018年新上电视剧流量之王:《延禧攻略》

2018年新上国剧热度之王:《延禧攻略》

2018年新上国剧口碑之王:《大江大河》

2018年新上国剧争议之王:《如懿传》

2018年最热演员:《我才不会被女孩欺负呢》-蔡徐坤

2018年新上国剧最热元素:宫斗



国剧篇P1解读

▲P1

2018年,新上电视剧152部,比2017年少11部;新上网剧281部,比2017年多75部。

从收视看,2018年有11部电视剧关注度破1%,其中8部来自央视、3部来自湖南卫视,且央视新剧占据收视TOP7。新剧关注度破1%的数量与2017年相同,差距在于播出平台和收视头部剧关注度,2017年11部关注度破1%的电视剧仅有1部来自央视,且收视仅排名第8;2017年收视TOP1《人民的名义》关注度高达4.36%,而2018年收视TOP1《楼外楼》关注度仅为1.60%。

从网络播放量看,相较2017年,2018年头部电视剧流量断崖式跌落、头部网剧流量直线飙升。2017年新上电视剧流量TOP1《楚乔传》高达461.3亿,而2018年新上电视剧流量TOP1《恋爱先生》为164.9亿,仅为2017年TOP1的35.7%。2017年新上电视剧2部破400亿、1部在300-400亿之间、3部在200-300亿之间、6部在100亿-200亿之间;而2018年新上电视剧仅有2部破150亿、3部在100-150亿之间。2017年新上电视剧可以同时获得高收视高流量高热度,而2018年新上电视剧则难以同时兼顾收视、流量、热度这几个维度。

2017年新上网剧流量TOP1《热血长安》仅为106.3亿,而2018年新上网剧流量TOP1《延禧攻略》为181.8亿,增幅高达71%。2018年头部网剧流量飙升,但中部网剧流量却并没有提升,2018年仅有3部新上网剧流量在50-100亿之间,而2017年高达6部。

从各个维度TOP1看,2018年,头部网剧超越电视剧。除去收视TOP1和口碑TOP1由电视剧夺得,流量TOP1、热度TOP1、争议TOP1均由网剧夺得,值得注意的是《延禧攻略》,同时夺得流量与热度TOP1。

对比2017年,2018年国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由于政策限制、电视台择剧等因素,电视剧与网剧的分化愈加严重,2018年新上电视剧难以兼顾高收视、高流量与高热度,而网剧则打破了渠道限制,成为全民爆款;二是流量大幅度降低,随着各大视频网站关闭前端播放量显示,2017年新上剧的超高流量已经成为过去式。

国剧篇P2解读

▲P2

2018年新上电视剧收视TOP1大幅度降低,中尾部收视变化不明显。

从2017年与2018年新上电视剧收视对比曲线看:2017年新上电视剧收视TOP1《人民的名义》一骑绝尘,关注度高达4.36%,而2018年新上电视剧收视TOP1《楼外楼》仅有1.60%,仅为2017年的36.7%。除去TOP1,相较2017年,2018年头部电视剧收视略有降低,中尾部则并无明显变化。

从2018年关注度破1%的新上电视剧看:相较2017年,2018年关注度破1%的新上电视剧最大的变化在于收视、流量与热度的错位,是典型的高收视低流量低热度,导致2018年电视剧爆款的缺失、头部阵地被网剧夺取。

2017年有11部电视剧关注度破1%,除去TOP1,其余10部均未破2%,且11部剧中仅有1部剧来自央视,其余6部来自湖南卫视、3部来自东方卫视、2部来自浙江卫视、1部来自江苏卫视,除此之外,这11部剧除了高收视,更是同时兼顾高流量与高热度,是全维度数据的爆款。

2018年同样有11部剧破1%,但均未破2%,且11部剧中有8部来自央视、3部来自湖南卫视,央视剧占据关注度TOP7,这11部剧除去高收视,既没有高流量也没有高热度。

2018年关注度破1%的新上电视剧类型比较固定,没有一部古装剧,且受众范围偏向“中老年”,收视受平台限制较大。视频网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年轻观众,导致电视台面临“老龄化”的困境,2018年新上电视剧的收视结果无疑加剧了这种困境。电视台在择剧时一方面要考虑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内容为王,让优质内容突破渠道限制,夺回年轻观众。

国剧篇P3解读

▲P3

2018年,头部网剧热度超越电视剧,网剧《延禧攻略》夺得热度TOP1。

从2018年新上电视剧与网剧的热度指数TOP30对比曲线看:头部网剧的热度指数明显高于电视剧,中部电视剧的热度指数才略高于网剧。头部剧是风向标,从热度指数看,电视剧失去了引领的地位,而网剧成为新的风向标。

从2018年新上国剧热度指数TOP10看:10部剧中有5部网剧、4部电视剧、1部台网剧,且热度指数TOP3均属于网剧。《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在制作上是与电视剧看齐,其质量已经完全达到上星水平,而两者的对比也让业内外意识到,爆款不一定属于电视剧,对比因想要上星而错失播出先机的《如懿传》,部分剧集上星不易,网剧的灵活或许更有益于剧的成功。

《镇魂》在热度指数TOP10中也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存在,热度指数排名第2但网络播放量却仅有30亿+,评价一部剧是否火爆,不应只看重收视或流量,需从多维度出发,比如热度、口碑、演员热度等等。《延禧攻略》吸引更多大众成为大众爆款,《镇魂》吸引更多核心粉丝成为圈层爆款,两者皆为爆款。

《扶摇》是热度指数TOP10中一部台网剧,视频网站甚至比电视台更早更新,视频网站日益强势,一家视频网站与一家电视台联合播出一部剧,或许会成为常态。视频网站与电视台联合,不仅可以获得独家资源,更可以扩大剧的观众覆盖范围。

从演员对剧的贡献度看:一般是主演对剧的贡献度最大,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延禧攻略》,女配秦岚贡献度超越女主吴谨言,秦岚饰演的皇后,白月光人设深入人心,人设对于演员的加成或许远多于戏份;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男二朱一龙的贡献度超越男主冯绍峰,朱一龙凭借《镇魂》爆红,其粉丝对其主演的剧也贡献了大量的热度。

从2018年新上电视剧和新上网剧热度指数TOP3的高频词看:一般传统意义上的爆款,比如吸引更多大众、高流量高收视的爆款,其高频词多于剧本身的内容、角色、演员相关,比如《延禧攻略》的“璎珞”“吴谨言”“皇后”“秦岚”“尔晴”等;而吸引了更多核心粉丝的《镇魂》则比较特殊,其高频词不仅有“朱一龙”“白宇”“沈巍”等与剧相关的内容,更有“镇魂女孩”等与粉丝相关的内容,且其演员、角色给观众的印象远高于内容。

综上,一方面,流量、收视已经不能成为剧是否火爆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的较量已经转移到择剧上,网剧亦可以成为全民爆款。

国剧篇P4解读

▲P4

2018年,头部电视剧口碑略高于网剧,电视剧《大江大河》夺得口碑TOP1。

从2018年新上电视剧与网剧的口碑指数TOP30对比曲线看:第七名之前,电视剧口碑指数要高于网剧;第七名之后,网剧口碑指数要高于电视剧。

电视剧口碑TOP3为《大江大河》《天盛长歌》《香蜜沉沉烬如霜》,网剧口碑TOP3为《忽而今夏》《如懿传》《延禧攻略》,其中《香蜜沉沉烬如霜》《如懿传》《延禧攻略》不仅有高口碑更有高流量高热度。2018年,高关注度亦可获得高口碑以及口碑牌日益重要,口碑牌日益重要,这对于中国国剧市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大江大河》由正午阳光出品,它的高口碑也证明正午阳光出品剧品质的保障,这也是TOP3中唯一一部现实主义剧集。《忽而今夏》虽有高口碑,但热度并不高,出圈程度不高,受众局限于粉丝内部,更易获得好口碑。TOP3中有4部古装剧,古装剧在2018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依旧是观众非常喜闻乐见的类型。

如何吸引一批忠实的粉丝?如何让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口碑维护将会成为之后国剧营销的重要内容。

国剧篇P5解读

▲P5

从2018年新上国剧红黑榜TOP10看,两者重合度为90%,《如懿传》由于红榜TOP3、黑榜TOP1夺得争议TOP1。

《镇魂》夺得红榜TOP1,作为一部圈层爆款,大量的核心粉丝是必备的条件,搅动一个圈层,需要吸引圈层内部的粉丝、得到圈层的拥护。

《如懿传》夺得黑榜TOP1,作为《延禧攻略》的镜像内容,有《延禧攻略》珠玉在前,再加上前作《甄嬛传》以及主演周迅、霍建华的光环,观众对其会更加挑剔。

无论是对明星还是对内容,红粉往往伴随着黑粉,其中红分数远高于黑粉数,剧要么红黑俱全、要么红黑俱灭。但争议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围观,也或许会因为口碑太差导致观众流失。好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运用好争议这把双刃剑,可帮助剧集吸引、维持热度。

国剧篇P6解读

▲P6

演员的热度与明星的热度关系极大,粉圈力量大小直接贡献了演员热度高低。

蔡徐坤夺得演员热度TOP1,因《偶像练习生》大火,继而推出的剧《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继承了节目而来的粉圈顶级热度,但剧本身出圈程度较为一般。

赵丽颖凭借《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夺得女演员热度TOP1,这两部剧并非2018年头部爆款,但赵丽颖国民度高、粉丝众多,依旧能够帮助其获得较高热度。

热剧也不一定出人气演员,比如20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未有参演人员进入演员热度指数TOP10。

国剧篇P7解读

▲P7

宫斗、虐恋、耽美,国剧获得高热度的三板斧。

从年代类型看: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当代剧永远是主流:2018年新上电视中当代剧占比61.2%,新上网剧中当代剧占比67.3%。其它年代类型,电视剧与网剧则差距较大,可以互相补充,电视剧中近代剧较多,占比23%;网剧中古代剧较多,占比24.9%。

从细分类型看:电视剧收视与平台关系较大,多为都市、情感、农村、谍战、励志等“中老年剧集”;而流量与热度TOP10的类型多为宫斗、玄幻、爱情、耽美,更面向年轻人。

当代剧集较多,但2018年大出风头的依然是古装剧,比如高流量、高热度的《延禧攻略》《如懿传》,宫斗成为最大赢家。除此之外,虐恋、耽美也与宫斗一起成为国剧获得高热度的三个重要法宝。

2018年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主义,Q1《恋爱先生》的成功让业内高呼现实主义时代来临,但一年过去,现实主义并未出现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的精品,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现实主义不现实,《大江大河》的高口碑也证明现实才是现实主义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号结语

2018年已经过去,但是2018年留给国剧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一是渠道对剧集的限制减少,电视剧与网剧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正式进入内容为王时代。

二是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合作共赢,网剧反输电视台已经成为常态,比如东方卫视播出网剧《天坑鹰猎》、山东卫视多次选择《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原来你还在这里》等网剧播出;一家电视台与一家视频网站合作推出台网剧或许也将成为常态。

三是爆款制作经验更迭,《延禧攻略》《镇魂》等剧脱颖而出,新鲜的内容、有趣的话题点、精良的制作、高潮迭起的剧情、深入人心的人设等正取代流量、大咖成为爆款的重要因素。

2018年,热度与口碑更加统一,口碑牌的日益重要或许会让国剧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