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欠的债,到底应该谁来还?

我特别愿意中国足球能让我哭,这种哭不是难过,而是热血沸腾,而是激动,而是2-0领先比利时,哪怕最后被翻盘…但是,中国足球一般不给我这样的机会――白岩松

中国男足距离上次挺近世界杯已经过去了十七年的时间,十多年里国足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狂欢的机会。即使这样,还仍有无数球迷在为之坚守战斗,从没有放弃,从没有离开。我们有最好的球迷,却没有一支像样的球队!中国足球,亏欠我们的的确太多了!

数不清的耻辱战

国足0:8巴西

12年9月11日,时任主教练卡马乔带领的国足与巴西队进行了一场不太友谊的“友谊赛”。在球员以及教练的不懈努力下,最终0:8败给了对手,创造了近些年来的最差战绩,赛后主教练卡马乔认为是赛程不合理和舟车劳顿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国足1:5泰国

2013年6月15日,还是卡马乔带领的国足在与亚洲近临泰国队的热身赛中1:5惨败给对手,而这支泰国队的球员平均年龄只有21岁。当晚,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亿万球迷为之愤怒。球员们的消极态度甚至让解说员一度哽咽不语,此战也成了中国足球历史上“可圈可点”的耻辱一战!史称“615惨案”

国足差在哪?

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样的国足究竟是怎么练成的?究竟比别人差在哪!

技战术打法:我们没有明确自己的战术打法,总是在学习其他国家的技战术,打不出有效的团队配合,技不如人。并且不懂得循序渐进,这样下去,只能让本来就没有脚下技术优势的球员们踢起来更加盲目。

身体素质:以前在亚洲内我们的身体优势明显,但是如今这支国足,球员们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体能差,跑动能力差,耐力差。所以很多比赛中教练整场都在大喊“跑一跑”

职业素养:国脚们在职业素养,意志力品质,斗志等思想方面一直是一个黑洞。抛开球员们的脚下技术和身体素质不谈,在球员自身,缺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包括个人对公众的认知,对国家的认知,对于国家和公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等方面。

追根溯源,责任在谁?

球员们的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造成的。这其中包含:国内的赛事体制不完善,球员选拔机制腐化,管理系统混乱,青训培养不普及等多方面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青训系统、选拔机制,管理体系

青训系统不完善:搭建一个完善的青训系统,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竞赛体系,这个体系要与国家,亚洲,世界的竞赛周期相匹配。不过这里面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按照要求,每个年龄段的梯队都应该有自己的专用场地,但是囿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现实情况难以做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球员每天都应有避免伤病,肌肉群知识,场上进攻、防守等生理课、技术课,毕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实际也很难做到。实际情况是目前普遍存在青少年训练成人化现象,不尊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足球专项技能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后备人才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就是运动员技术偏低

因为长久以往的足球环境,造成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足球,即使有想要培养孩子的家长也是力不从心,面临场地少,机会少,学费高,选拔体制不公正等问题

选拔机制不透明:公平、公正、公开是选拔人才和晋升的标准,但是在国内,足球人才的选拔上却是比较隐秘的。不少家长都透露过,:为了让孩子踢上一线队,家长们也是“各显神通”教练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所以为了讨好教练,家长们可比孩子努力,但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落选了。这其中缘由想必就不用我多说了,问题就在于管理上,管理体系不完善就是这大部分问题的主要来源!

管理体系混乱:中国足协在管理和改革上不按常理出牌,常常出台一些让球迷笑掉大牙的奇葩政策。足协的初衷是为了中国足球能题出更好的成绩,但这也不是不尊重足球发展规律,一味的按照自己想法,想一出是一出的理由。从青训培养到职业联赛,各种政策标准的制定无一不彰显了足协管理者们的业余水平。希望足协能够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制定好长期完善的战略方针,净化自身的环境和风气。

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有一天这些中国足球管理者们,能够戒骄戒躁,正视自己的问题,把中国足球完整的青训,管理,职业化体系建立完善,净化好自身的风气。来偿还多年以来欠下球们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