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1万米”以下到底有什么?难道真的存在新物种吗?

说起海洋我们都知道,海洋在地球上占据着极大的面积,它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对于海洋,未解之谜其实有太多太多了,目前我们只探索了8%的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众多,深中浅层都有着不同的种类。那在海底1万米的地方,到底又有什么神秘的情况呢?可能就是存在我们人类一直所期待的新物种!

在实地探究之前,科学家估测海底8200米以下,不可能有鱼类存活。6000米再往深的地方,深海的水压会变成北京地铁最最拥挤状态下的100000倍,由此能想到海底10000米以下的地方有多恐怖,那里的压力足以瞬间压扁一个人。但是呢?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海神号在海底10000米以下的地方竟发现了一条鱼和一只虾,这里有生命的存在着实让船员大吃一惊,它们又是如何能抗住海的压力在这里生存的呢?这种压力之下普通鱼类绝对无法生存,难道这些生物有什么特异功能吗?而这么深的海洋下,还有没有其它生物呢?甚至是我们期待的新物种!

1957年,人类探测到地球最深的地方为马里亚纳海沟,而2012年3月26日,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艇,成为了世界上潜水最深的人类,成功抵达太平洋下约1.1万米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成为全球第二批到达该处的人类、第一位只身潜入万米深海底的挑战者。下潜深度3万5787尺,并发现68个新物种。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光线会越来越暗,水温越来越低、生物了越来越少。在1万米深处,动物体表的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就要受到1000千克的压力,这对深海动物的生理、生化不能不产生很大影响。那里除了生物发出的幽幽荧光之外,到处是永恒的黑暗,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也无春夏秋冬这不同,甚至千年百年都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深海的生物稀少,海洋的生物量80%都是分布于1000米以浅的水层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底栖动物的数量渐少。但是呢,根据外媒每日邮报曾经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约1.1万米深的甲壳类动物以塑料为食。对此纽卡斯尔大学的艾伦杰米森博士称,深海就像一个终端散热器,里面有着许多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生物。还有没有更为可怕的生物,或者是新物种,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判定,但是很多科学家都相信有。

研究人员用90个甲壳类动物作为实验样本,这些动物都是从超级深海里头找到的,如马里亚纳、日本、新赫布里底群岛和克马德克海沟。他们发现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6.7英里的地方生物,几乎每一种都吞下了尼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显微碎片,这也就说明了海洋深处有着生物的存在,哪怕是深海1万米也别有洞天,甚至可能存在与我们现科学相悖的新物种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