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HRBP,如何避免“达克效应”?

一、先看一个故事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人,去抢劫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

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甚至没有使用任何伪装技术把脸遮住!所以警方不到一小时就凭银行的监控录像将其捉拿归案了。

当他被捕后,面对监控录像带上的犯案过程,他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原来,McArthur听人说,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起到“隐形神水”效果 。

很显然,他并不是真傻,他只是坚信“看不见自己”,更准确地说,他是看不见自己的无能,自信心爆棚。

二、再看一个实验

1999年,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 和 贾斯汀·克鲁格,做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他们让84位康奈尔大学的本科生回答了20道语法题,随后让他们评估自己的语法水平。

结果发现,真实成绩最差的那10%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语法水平应该可以排进前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越是无能的人,反而越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其他的几项实验,也都得到了相似结果。

综合抢劫犯现象和一系列的实验,大卫·邓宁 和 贾斯汀·克鲁格把这些现象总结为“达克效应”(D-K effect)。

“达克效应”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

在某个领域能力差的人,往往缺少对这个领域全面而深刻的认知。

因此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也不知道别人比自己优秀在哪里,所以才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沉浸在了虚幻的优越感中。

三、怎么深入理解“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实际上是自满心理的一种。

往往能力欠缺的人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得出对自己错误的评价,认识不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往往只看到他人能力的不足。

“达克效应”主要发生在两大类人群中:

第一种:倚老卖老型

比如工作中总会有一个门外汉会对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这种门外汉通常会是上司或者年龄较长者。

第二种:半瓶子型

比如一知半解的新手,他们最会有过度自信的情况,就造成了“新手泡沫”(The beginner bubble)。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你有没有发现,典型“杠精”背后就是“达克效应”。

四、作为HR,如何理解“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最出名的就是这个图了。说的是人们的真实能力和自信程度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出现达克效应,人们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

我们以传统HR小伙伴转型HRBP为例。

在你从HR刚迈入HRBP大门,进入一片新领地,因为能接触到业务,视野开拓,吸收有很多新知识,而且BP工作逻辑跟HR也不太一样,你很容易Get到很多新的技能点,很多BP很容易就自嗨了,迅速达到一个兴奋的状态。

此时,仿佛你拥有整个全世界,自信心满满,成就感爆棚。小伙伴,恭喜你,你达到了“Peak of Mr. Stupid”(愚昧之山)

但是,当你进入业务部门时间长了,要做一个真正的BP,你就发现业务的水很深,你要懂的知识非常多,你面对的问题非常棘手,你的技能和知识完全不够用,烧脑烧厉害,人会越来越焦虑。

这个阶段,你可能就会自信心萎缩了,成就感丧失了,快乐越来越少了,你慢慢进入了低谷,你举步维艰,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走错路,自我怀疑,考虑要不要不做BP了。

小伙伴,欢迎你来到了“Valley of Despair”(绝望谷)。

这个阶段,假如你没有退出,也没有停止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去学习,继续去带着问题找答案,你慢慢就找到感觉、找到规律,自信心也慢慢的恢复了,成就感再次上扬,重新拾回了奋斗的乐趣……

接下来,你重新回到“正反馈”的轨道上,特别是你职位得到晋升,工作实打实得到leader赏识,员工认可,你开始走上一条很长很长的获得快感的路,将会迎来持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就是“开悟之路”,要远比上一次的“愚昧巅峰”高得多。

有没有发现,这个“达克效应”能应用的场景其实蛮多的。。

五、如何快速的闯过“绝望之谷”?

如何避免达克效应,给三个小建议:

1. 保持open心态,承认自己的无知

首先,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有正确自我认知,敢于主动承认自己无知或能力低下,不先入为主地封闭各路信息来源,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

其次是增加知识容量,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正如希腊哲学家芝诺的比喻那样,人的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2. 尝试多看到他人的亮点,而不只是盯着他人的bug

在职场竞争环境时间长了,我们可能习惯于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

但这样长期形成的思维和眼界,就会把我们带入一种隧道视野。

无法正视他人,也无法正视自己,也就缺乏继续努力提升的源动力,陷入井底之蛙的状态。

3、保持谦卑,向更厉害的人学习你不了解的知识

无论你的能力属于哪个级别,都可以找一个比你能力更加优先的人来学习提升。无论是行业老鸟还是刚入行的菜鸟,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要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要正视自己的缺失和薄弱。关键点就在于,你愿不愿意低下头,向他人请教。

资料参考:柴知道(图片)、Easyfind易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