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美国人,却连着拿了两次奥斯卡,还拍过最好的一版哈利波特

编纂:李啸天

刚刚过去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来自墨西哥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凭借《罗马》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最佳导演奖。这也是墨西哥三杰六年间的第5个最佳导演奖。


作为当时活跃在好莱坞的最具话题性的墨西哥三杰之一,阿方索·卡隆值得我们来好好看一下的导演生涯。


阿方索·卡隆于于1961年11月28日出生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从小就想成为导演和宇航员,不过因为不想参军而放弃了宇航员的梦想。好在,通过《地心引力》他还是好好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太空之旅。

幼小的他不喜欢玩耍,一直希望能拍摄电影,12岁生日时,卡隆终于得到了一部照相机,从此开始拍摄见到的一切,并将作品向每个人展示。 这可能也为他今年或许奥斯卡最佳摄影从小就埋下了伏笔。在《罗马》里,卡隆赶鸭子上架,因为不害怕不懂西班牙语的人拍砸了他的电影,于是不得不亲自上阵,担任摄影师。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小心拿下了最佳摄影奖,创下了一个新的奥斯卡纪录。


时间回到2014年,那是阿方索·卡隆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因《地心引力》夺得生平第一座奥斯卡奖杯。也开启了墨西哥三杰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序幕。

卡隆绝不是好莱坞式的高产型导演。从影三十余年至今,由他所导演的影片不足十部。然而戏称“五年拍一部电影”的卡隆一旦执导,鲜有失手。从1991年的导演处女作《爱在歇斯底里时》开始便是如此。


当时,卡隆与自己的弟弟卡洛斯一起合作,创作了《爱在歇斯底里时》的剧本,结果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投资。恰好,当时墨西哥电影协会(IMCINE)计划投资拍摄的影片由于导演原因而被放弃,卡隆的这部电影取而代之,结果大获成功,在多伦多电影节连连获奖,并由此吸引了好莱坞制片人的关注。不过,该片最终落选墨西哥当年的冲奥外语片后引发了争议。这部由墨西哥政府投资拍摄的艾滋题材电影里,卡隆直白的抨击政府失能,戏称“我把回墨西哥拍电影的后路断了”。

卡隆接着来到好莱坞发展事业。西德尼·波拉克是第一位邀请卡隆去好莱坞拍片的电影人,不过两人的电影拍摄计划落空,而来到洛衫矶之后的一蹶不振卡隆后来终于在波拉克的建议下执导了电视剧《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其中的一集。落魄中,他的大学同学与老搭档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成为他在洛杉矶借宿的房东,为发展受阻的卡隆引荐拍摄了第一部美国电影《小公主》,虽然票房一般,但最终得到了两个奥斯卡提名和一些其他奖项。


随后,卡隆希望同理查·基尔合作,但最终放弃。此时,20世纪福克斯投来橄榄枝,请他拍摄现代版查尔斯·狄更斯的《孤星血泪》,但卡隆无意拍摄,福克斯执意坚持,最后在无奈和痛苦中,卡隆终于拿着从未定形的剧本完成了这部由伊桑·霍克、格温尼斯·帕特洛主演的“现代版《远大前程》”《烈爱风云》。这也是是卡隆为好莱坞拍摄的第二部电影。此片制作过程非常波折,好莱坞大片厂制作的职能细分让习惯于身兼多职、为自己电影原创剧本的卡隆很不适应,以至于拍完之后他开始思考人生。


“在好莱坞我一直没什么安全感,一大堆经理人和制作人会参与在项目里,我总想给自己导演的作品写剧本,但是制作人、监制们总爱雇佣别的编剧来写。于是有那么一两年,我觉得自己的状态是读剧本的人,而不是搞创作的人”

受到《烈爱风云》刺激后,卡隆暂时回到自己熟悉的墨西哥电影圈,和自己兄弟卡洛斯一起创作了《你妈妈也一样》,身兼导演、编剧、剪辑、制作人重新找回对作品的掌控权。有趣的是,《罗马》女仆克里奥的原型Libo也在《你妈妈也一样》中客串出现,扮演迭戈·鲁纳的保姆。影片在墨西哥上映时被分级成“十八禁”,引发了众多年轻观众的怒火,尽管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却再次落选了墨西哥最佳外语片冲奥名单。


《你妈妈也一样》(也被翻译为《衰仔失乐园》)是卡隆当时最成功的影片,获奥斯卡、BAFTA、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26项提名,摘得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等31个奖项。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卡隆结识了影评人安娜丽莎,后者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就连卡隆自己都没想到,他的下一部导演作品竟然是好莱坞影史最成功的商业系列之一:《哈利·波特》。“华纳找我拍《哈利·波特》我本来是拒绝的。心想这么商业的电影不适合我。吉尔莫(德尔·托罗)听说这事半夜打电话来把我痛骂一顿,记得当时他在电话里吼‘你个自负的混球!看过小说吗?没看就去看!’,然后我乖乖去看了原著,就被圈粉。”


结果,卡隆执导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迄今为止都是哈利波特系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而且也为影卡隆创下了当时职业生涯中最高的票房纪录。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影迷群体的大获成功为卡隆带来更多处理大制作的主控权。接着,他拍摄了被低估的末日科幻《人类之子》与太空电影《地心引力》——后者五年前赢得了7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


此外,他还以制片人的身份完成了《刺杀尼克松》、《潘神的迷宫》等10多部影片,2006年,他还同其他11位导演一起执导了短片集《巴黎,我爱你》。同年还导演了颇受好评的《人类之子》,并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的三项大奖提名。

《地心引力》大获成功之后,他并没有乘胜追击,《罗马》是卡隆五年来的第一部作品,结果就再次把他捧上了奥斯卡颁奖台。这等于是连坐,不仅自己拿下大奖,还为墨西哥赢来了历史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对于阿方索·卡隆来说,《罗马》是他电影生涯至今最私人的一部作品。卡隆亲自掌镜重现自己在墨西哥城科洛纳罗马社区度过的童年,以他儿时的保姆Libo为原型视角纪录墨西哥70年代那段动荡岁月。

除了担任导演、制作人,卡隆还独自撰写剧本、联合剪辑并掌镜摄影。《罗马》是卡隆第二部没有与老搭档卢贝斯基合作的影片。“Chivo(卢贝斯基)虽然很想帮忙拍,但我总是延长筹备周期和拍摄日程,开机前半个月的时候,他建议我‘这么拖下去不如你自己拍吧’,于是我就这么干了。”


卡隆将《罗马》视作自己的激情项目,是自己这辈子必须要拍成的电影,“哪怕没人看我也要拍”!影片揭开了卡隆一家的旧疮疤,身为物理学家父亲抛弃妻子另寻家庭,而重访过去受伤的地方对于卡隆来说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他曾在采访中坦言“不想拍一部用来怀旧的电影,我想拍的出现在我所理解的那段过去。个人的伤痕是如何与社会的伤痕交错连接起来的”。

这部半回忆录式的作品不是单纯纪录过去,而采用黑白片的形式也不是为了“怀旧”。卡隆坚持让《罗马》的黑白调色呈现出现代感,而不是刻意制作胶片的复古颗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