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蹺蹺板:A股風起 債券需防寒

□本報記者 張勤峰

面對股市強勢上漲,債市不得不收斂鋒芒。本週A股主要股指連續第8週上漲,而10年期國債期貨下跌0.8%,在連跌3周的同時跌勢加重。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債市既面臨風險偏好上升的壓力,也存在基本面的支撐,可能保持震盪走勢。

股市上漲衝擊漸顯

3月1日,國債期貨低開後震盪,尾盤跳水,跌幅擴大。截至當日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906跌0.22%報96.755元。銀行間市場上,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80210開盤成交在3.72%,日內緩步走高,尾盤成交在3.75%,上行近4bp。全周來看,T1906下跌0.8%,在連跌3周的同時跌勢加重;180210成交利率則上行超過8bp。

面對股市強勢上漲,債市不得不收斂鋒芒。本週上證綜指上漲6.77%,為連續第8週上漲,單週漲幅則創下自2015年7月以來最大;從年初算起,上證綜指已上漲超過20%。債券方面,10年期期債年初仍有所表現,並創了兩年多新高,但隨後便呈現高位滯漲的特徵。近期隨著A股上漲加快,對債市的衝擊越發明顯。截至3月1日收盤,10年期期債已將年初漲幅回吐殆盡,反而下跌了將近1%。

債券交易員表示,月初流動性較為充裕,貨幣市場利率紛紛大幅下行,這一局面下,債券市場收益率不降反升,凸顯短期股市上漲對債市的衝擊。

趨勢難言扭轉

近幾年,股債聯動密切,存在明顯的“蹺蹺板效應”。

天風證券固收研報指出,股債之間的聯動主要有以下四個途徑:一是資產配置上的(主動)輪動,由於不同資產存在不同的配置屬性,在基本面不同的情況下表現不同,輪動配置形成此起彼伏的關係;二是資金的(被動)擠出,理論上全市場可配資產的資金在短期固定,一種資產的配置增加,勢必會擠壓另一種資產的配置;三是性價比比較,對一些穩健型的投資而言,大盤股能夠提供穩定的分紅收益,與債券有類似屬性,因而兩者之間存在“可比性”;四是資產定價因素,債券和股票定價邏輯不同,可能因為驅動因素的變化,兩者呈現不同走向。

中信資本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趙巍華表示,在當前收益率水平下,投資機構在債市進一步獲得較好收益的難度不小,會更多嘗試其他資產類別。如果股市繼續上漲,會對債市造成一定衝擊。但他也表示,目前政策和基本面未有明顯變化,股市上漲對債市的衝擊仍可控。

南京銀行報告指出,寬信用效果需待進一步觀察,在3月份數據公佈前,高頻數據會對市場情緒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地方債供給壓力仍然較大,風險偏好也難以快速回落,預計一季度債市將維持前期的震盪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