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焚魔——二戰德國是如何丟掉制空權的?還是綜合國力太弱

天火焚魔——二戰德國是如何丟掉制空權的?還是綜合國力太弱

一支空軍力量失去了奪取和維持制空權的能力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這支空軍充滿活力和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領導層又將如何應對這種不利形勢呢?

當美軍和英軍轟炸機的進攻性轟炸開始有效地威脅到德軍對德國領空的控制能力時,德國空軍領導層作出了強有力的回應。時任德國空軍參謀長的京特·柯登將軍部署了“為第三帝國建立戰鬥機力量保護傘”的作戰任務,並最終組建了名為“帝國航空隊”的防空力量,這支航空隊相當於一支大規模空中作戰力量,它統一指揮和控制德國本土的防空火炮和戰鬥機力量。

通過採取各種嚴格措施,米爾契所領導的部門在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飛機產量。到1943年6月,德國戰鬥機工廠每月能製造1100架戰鬥機。1944年3月,米爾契和斯佩爾合作設立了一個名為“戰鬥機指揮部”的機構,該機構在戰鬥機製造、工廠疏散、建立防轟炸工廠以及原料和勞動力使用等方面擁有了更為廣泛的權力。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飛機制造於1944年9月達到了最高峰,雖然各個飛機制造廠都遭到了盟軍空襲,但當月仍共計生產各類飛機3700架。飛機制造的這種狀況反映了德軍在加強本土防禦的需求和保持進攻能力的願望兩者之間的根本性衝突

因此,德國還在1943至1944年間製造了數千架轟炸機(轟炸機制造所消耗的原材料和佔用的廠房空間要比戰鬥機大得多)。德軍對進攻能力的需求也對它失去制空權產生了相應影響。

作為早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製的Bf一109G和福克·伍爾夫公司研製的Fw-190A。這些截擊戰鬥機最初缺乏攻擊美軍重型轟炸機所需的必要武器裝備,此後的改進型裝備了13毫米口徑機槍和30毫米口徑機炮,用於分別取代早期裝備的7.9毫米口徑機槍和20毫米口徑機炮。這兩種截擊戰鬥機都裝備了21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用於在敵軍轟炸機防禦火力半徑之外打散其編隊隊形,之後再隨心所欲地收割。

然而,一旦美軍的遠程護航戰鬥機出現在空中戰場,德軍對機載武器裝備的上述改裝也加速了制空權的喪失。Bf109G和Fwl90A由於機載武器重量過大,從而在與較為靈活的美軍戰鬥機對抗時處於下風,德國空軍司令部一直未能解決該問題。它所採取的補救方法之一是研製一種通過特殊設計減輕機身重量的戰鬥機,該型戰鬥機具有較強的高空飛行性能和空空作戰能力,主要包括Bfl09G和K型截擊戰鬥機,它們裝有特製的增壓器以及甲醇和氮氧化物噴射點火劑,此類機型中還包括“長鼻子”的Fw190D和Ta152截擊戰鬥機。

即使德國軍工部門憑藉其出色的創造力為德國空軍提供了大量戰鬥機,但卻解決不了無法為這些戰鬥機提供足夠數量的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難題。1939年時,德國空軍的飛行員訓練標準在整個歐洲處於最高水平。

因此,到1940年時,那些曾在1936至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經受過戰爭考驗的德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們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飛行員。然而,從不列顛之戰開始,德國空軍飛行員的損失不斷增加,並由此迫使德國空軍縮短訓練科目的時間長度和強度。德軍飛行學校的教官經常被抽調去執行作戰任務。

到1944年7月,當德國本土開始出現全面的燃料危機時,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學員只能在戰鬥機上接受不足25小時的訓練,而美軍飛行員的訓練時間為150小時。簡言之,到1944年中期,德軍戰鬥機飛行員與其說是可以利用的作戰資源,不如說已成為妨礙作戰的因素,他們都有可能在第一次出動中摔掉自己所駕駛的戰機。當時,諸如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飛行以及遠距離導航能力已成為德國空軍中漸漸失傳的作戰技能。德國空軍雖然付出了高昂代價,但是仍然未能重新奪回第三帝國本土的制空權。

除了在二戰最後關頭研製出了在技術上“具有致命一擊威力”的高性能武器之外,1944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實際上是一支缺乏作戰成效的空中力量,它無法控制作戰節奏,甚至只能偶爾對美國陸軍航空隊造成一些小小的麻煩。從1944年6月開始,德國空軍的絕大部分飛行員與其說是對美國陸軍航空隊構成威脅,不如說是對德國空軍自身而言顯得更加危險。

在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一年的作戰行動中,德軍晝間戰鬥機共擊落了美國陸軍航空隊所屬的703架重型轟炸機,而在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規模比後來小得多的德國空軍共擊落了1579架美軍重型轟炸機。德國空軍司令部對抗盟軍晝間轟炸而採取的各種積極措施都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