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里是如何实现通信的?

最近电影《流浪地球》非常火爆,在影片当时的环境背景和技术条件下,人物角色之间,究竟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影片中的通信场景,又能给我们通信人哪些启示?下面和

北京长城宽带一起来看看吧。(素材源自网络)

因为地球停止公转和自转,引发海啸,所以导致海平面上升了几百米。又因为温度骤降,变成了冰河。人类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只能被迫通过抽签,转移到地下5000米的地下城生活。

位于推进发动机下面的地下城

在这段剧情里,通信相关的画面出现得不多,几乎没有。其实,地下城这种情况下,人类进行通信也并没有什么难度,估计和我们现在的通信方式没有很大不同。

一个较为封闭、狭窄的地下空间,大型的宏基站基本上是没什么用处了。估计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室内微基站的方式部署,这些基站天线应该隐藏在天花板或其它隐蔽的角落里。

电影的时间设定距今大约50多年。掐指一算,现在是5G,那个时候估计都10几G了吧。带宽应该会很高,速率应该也会很快,不知道有没有达到万兆每秒。可惜,影片中没有看到由高带宽带来的具体未来应用。电影里面的人们,还是在玩“老玩意”。貌似也没有看到有人使用手机之类的东西。

影片中的“老玩意”——魂斗罗

剧情很快发展到了地面,也就是地表。这个时候,对通信的挑战,算是真的来了。此时的地球表面,温度是零下84℃,极度严寒,空气湿度很低,环境极为恶劣。

我们目前的基站天线,就算是专门用于室外的宏基站天线,工作温度基本是在零下40℃~零上70℃。显然,无法适应那时的要求。

高寒地区的基站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材料工艺会有所突破,应该能制造出满足要求的天线。

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整部电影里,竟然没有看到过基站!也许是我漏看了,欢迎大家帮忙找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