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后为何要寻找黑匣子?黑匣子其实并不是黑色的

每当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会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那么,“黑匣子”是黑色的吗?



黑匣子并不是黑色

“黑匣子”的学名是飞行记录仪,它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是因为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统一的黑色方盒里。不过,飞机失事后,黑色的物体不易寻找,美国民航局在1962年决定将黑匣子漆成橙红色,这样,外表醒目的“黑匣子”就会比较容易被找到。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黑匣子”不是黑色而是橙红色。



“黑匣子”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它能将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等飞行数据记录下来;另一种是座舱话音记录仪,可以记录飞机上的各种通话。一般来说,这两个记录器被安装在空难中相对容易保存下来的飞机尾部,随着科技的发展,两者都安装了水下信号标识器,落人海洋一定深度后会自动开启,并发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供搜寻者使用专门接收器确定其方位。

黑匣子发明者

戴维·沃伦(David Warren)(1925-2010.7.19),男,1925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一个偏僻地区格鲁特岛。澳大利亚籍科学家,航空飞行记录器“黑匣子”的发明者,被誉为“黑匣子之父”。



沃伦的父亲1934年乘坐飞机失事,时年沃伦9岁。1953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民航班机“彗星”号坠毁,这次坠机事故引发了沃伦发明“黑匣子”的想法,沃伦想到,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如果将飞行员的对话和飞行数据保存在抗坠毁和防火装置中,一旦飞机坠毁,这些录音可以提供调查线索。其后,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开始孜孜不倦地试验,一步步实践自己的想法。 沃伦受到音乐录音设备的启发,在1956年时制造出了“黑匣子”原型,可以保存4小时语音和飞行数据。

应用

由于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对于飞机而言,人们开始主张直接通过向地面无线传输数据信号并记录,而不再使用飞行记录仪,因此今后黑匣子的名字将回到地面。例如汽车数据黑匣子。1987年,挪威上空一架军用飞机发生爆炸,飞机坠毁,飞行员身亡。挪威当局赶到出事现场,从飞机残骸和飞行员的尸体中,辨认出这是一架前苏联的军用侦察机。挪威向前苏联提出抗议,前苏联矢口否认。后来,挪威找到了飞机上的黑匣子,从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揭露了真相。前苏联在铁的证据面前只好认错。



黑匣子作为一种事关飞行安全的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抗强冲击、抗穿透、抗高温火烧、抗深海压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蚀性液体浸泡等特种防护能力,能在各种飞机事故中保存其内部存储的信息。

飞机通电后,黑匣子将自动启动工作,记录飞机相关系统运行和状态信息、飞行人员操作信息以及机上相关音视频信息,不受人员控制。根据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数据信息是实时采集于飞机传感器和相关系统,必须保留断电前至少25小时的飞行数据和2小时的音频数据,记录的数据不可更改。



一般来说,飞行数据黑匣子安装在飞机尾部,使飞机坠毁时对其的破坏降到最低;座舱音频黑匣子安装在飞机前部,有利于语音信号的采集和记录。黑匣子连接飞机应急供电电源,确保能工作到最后时刻。

作为飞机数据客观、真实、全面的记录者,黑匣子是飞机失事后查明事故原因的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伴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黑匣子在飞机日常安全维护、飞行状态监测、消除事故隐患以及故障定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充当着飞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