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保护侨眷和村民而建造的碉楼,现在已经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主要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功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为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治安混乱,加上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人民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进行自我保护。
开平碉楼是多层建筑,很多碉楼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原因是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匪盗。
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这样可以有效防御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有效防御的距离更长。
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在保护侨眷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过不小作用。
从造型方面来看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在于塔楼顶部。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
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电影《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都曾经来开平碉楼这里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