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蒲城縣一地方史愛好者展示了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與韓寅生、孫輔丞“拜把子”的《金蘭同契》,為研究楊虎城將軍革命思想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實物史料。
義結金蘭,民間俗稱“拜把子”“結拜弟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無血緣關係的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利益或目標,而通過契約方式結成的具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特點的盟約關係,《金蘭同契》即是這種盟約行為的文書憑證。
楊虎城將軍與倆兄弟立的《金蘭同契》。
這份金蘭譜為紅紙冊頁,長72cm,寬22cm。右端封面有圖案,紙略薄;由於年代久遠,已近殘斷。譜文為毛筆書寫,落款時間為民國六年四月。譜文內容由蒙浚生撰寫,內容為“楊夫虎城傾蓋,宣尼曾面以抒誠;謝覽湛蘭,梁武乃傾心而折節。立難支,惠施之測交有術矣。茲者共和啟運,大地交通,以平等之胸,盡同胞之情。奈世險惡,不忘天日之盟言,是為啟。”
落款三人分別按各自出生年月排序,韓寅生居長為大哥,楊虎城居次為二哥,孫輔丞最小為三弟。據瞭解,三人“拜把子”事在各種楊虎城將軍傳記及蒲城地方史料中未見記載。韓、孫均通過楊虎城走上革命道路,在有關蒙浚生回憶錄及孫輔丞自傳中均有文字可證。
契書現在的收藏者系蒲城縣信用聯社職工權斌,業餘愛好古典文學,蒐集地方文獻史料,曾參與整理乾隆、光緒年間《蒲城縣誌》,校注《蒲城文獻徵錄》。他說,這份契書系2018年下半年在一收古舊書籍的商販家中發現,商販稱十年前從蒲城孫鎮一教書先生家中收得,而孫鎮正是楊虎城將軍的故里。商販收到契書後,一直用玻璃板壓在一個古舊桌上,直到被權斌發現。
蒲城政協委員周振龍認為這份《金蘭同契》意義非凡。
對於這份《金蘭同契》,蒲城縣政協文史委主任黨忠社認為:“從文字內容上看,這應是楊虎城將軍手持的那份,也應是陝西目前發現的民國最早的金蘭譜。它若是真實的,那將豐富將軍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研究資料,有助於對將軍全面認識:一是填補了《楊虎城年譜》等資料關於將軍1917年前半年活動記載的空白。二是提供了蒙浚生與將軍亦師亦友關係關係在早期的情況;第三,這應是目前見到的將軍改名字‘虎臣’為‘虎城’的最早記錄;第四,這是解釋將軍與韓,孫二人情勝手足關係的一個有力證據。”
蒲城縣政協委員周振龍說:“這份契書的發現,填補了此階段楊虎城將軍研究的空白,對進一步瞭解民國年間諸人在關中風起雲湧的世態中從結義走向革命道路有重要的意義,對相關歷史事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