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意境很美的元曲,一睹為快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著名元曲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端正好·長亭送別》

碧雲天,黃花地。

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 投至狐蹤興兔穴,多少豪傑。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晉耶?

[落梅風] 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奴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風入松]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興鞋履相別。莫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妝呆。

[撥不斷]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 蛩吟一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

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