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奔波、养育,把充满不易的人生过成童话没那么难

我们在聊什么?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写雪宁这篇采访纪要的时候,我正在从乌鲁木齐回广州的飞机上。乌鲁木齐是一个有神奇穿越感的城市,早上在维族人聚居的街区小馆里吃手抓饭,耳边是维语,出门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晚上,也就是不到20分钟车程之外,吃的是菌汤和海鲜火锅,席间的助兴则是效仿古人取意四大名著的行酒令。

这样迥异的短时冲击,让人不禁感叹同一时空维度下人与人生活轨迹的多样性。做三点一刻访谈的这大半年,与四十多位朋友聊天,就如同跟随他们的记忆重历人生轨迹。这些轨迹交织在一起何其壮阔,而驱进向前的动力却简单得令人意外。

选择不同,则际遇不同,并非所有人都得要历经波折才能获得生活的要义。

雪宁就算是这样的幸运儿。18岁出国,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法国、英国求学八年;回国工作赶上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期,没费什么力气就寻得了心仪的工作;去丽江旅行,碰到了在那开客栈的先生,一个月内闪婚,30岁前有了两个宝宝,一如少女时的憧憬。孩子大点,她又全力开始打拼工作,不落下自己的事业追求。实际上,因幸运而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这背后是她对生活的揣摩。

对于家庭,她说会看作公司一样经营,先生与她,四位老人都在其中有贡献和付出,如同持有股份,责权划分清楚,协同匹配好才能相处从容。既然家庭和事业没有完美的平衡,那境由心生,心态便决定了状态。

她和先生都有在西方长年求学的经历,彼此性格都开放包容。难得的是双方的父母也都开明。

我问雪宁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她脱口就说是“父母”。对于父母正向的教育引导她充满感恩。“长大后才理解其中的重要”,她描绘一个细节,说是自小未曾见过父母吵架,后来才知道,不是父母之间没有矛盾,而是从不会在她面前表达出来。

她说了一句我极有感触的话,“一个好的母亲决定了家庭的氛围”。母亲的包容、隐忍,让她在自己的婚姻中体会到,要给另一半成长的时间,不必相处几年就匆匆下结论。

有温暖的家庭,让她对于自己母亲的身份更为从容,说起两个儿子满眼闪着骄傲。大儿子八岁读完了《哈利·波特》的1-6集,小儿子两岁就会几百个英语单词。

在孩子的培养上她并不焦虑,没刻意要学习什么方法,她只是滋滋有味地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每次儿子的绘本书寄到家,我都是第一个看得津津有味的”,她爱看书,孩子也就爱看书。

我抛给她成年人生活中常见的难题,她都似乎没费力气就解决了。这看似的容易恰恰是她总能站在对的角度上拆解问题,不让自己困顿其中。对生活的认真反倒让她举重若轻。

都说人真正成熟就是发现生活真相的那一刻,而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发现人生不是童话故事的过程。在雪宁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拥抱一切的态度,漂泊、奔波、养育,在她嘴里都带着甜味。

也许把充满不易的人生过成童话故事真没那么难。只要内心中始终装着美满,不断修习,前行便好。

8年留学经历如何?

L:你18岁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去国外读书,留学的经历是怎样的?

M:我从小就属于特别独立那种,所以高中的时候父母就考虑送我出国读书,当时我学文科的,一直觉得法国好浪漫啊,想去看埃菲尔铁塔,所以,高三的时候就去法国读了商业英语的预科,法国学费相对比较便宜,所以那时候我们天天去海滩玩,过得非常舒服。后来去了英国读管理,学费和生活费变成一笔巨款,我跟爸妈商量学费他们给我出,但是生活费我自己打工挣,那段时间非常艰苦,天天都吃鸡蛋压缩面,放点西红柿。

在Royal Holloway读完管理之后,我又在伦敦艺术大学读了旅游管理,那时候我们几乎每堂课都做presentation,学完对我帮助非常大,比纯理论的学习要实用的多。当然,任何走过的路学过的东西都不是白学的,现在创业也好,企业管理也好,我发现原来的管理的知识都反应在这里。

L:后来master你读的是什么?

M:信息管理,我在读master的时候,同时在一家酒店打工,做hr管理,英国的很多公司职能部门都小的可怜,hr一共就两个人,一个总监一个我,当时我基本上把总监做的活儿也都做了,我趁那段时间把整个hr体系都玩熟了,所以回国以后,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面试,我都充当persional coach的角色,帮他们做面试辅导。

L:你学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学完这些快要毕业的时候,有想过要干什么吗?

M:在国外过了这么多年的漂泊生活,我回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休息一下。那时候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正好赶上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是我在找工作,实际上是工作在找我。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美国培训公司,接触到了很多外企在国内的一把手,,虽然在伦敦酒店工作的时候也接触过很多风光人物,但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内我的角色调转了,不再是服务于他们,更多的像一个赋能的角色,他们很尊重我们,尊重我们带给他们的知识。

L:从国企高管跳到金融行业,再到现在独当一面的创业者,你不断冲破事业的天花板,怎么看待自己做的事情?

M:我看起来是一个做决定比较随性的人,但其实我非常理性,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会做好全方位考量,我有自己遵循的衡量标准,很多人在投入一项事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营收,我更看重这件事情的未来潜力以及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我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一种不空虚的感觉。跟我们合作的这些人也都非常有理想,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追求的是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状态,做得是一项非常棒的事业。

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L:你们属于闪婚,而且是旅行的时候遇到的?

M:闪婚,一个月以内。他是北京人,当时在丽江开客栈,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丽江玩的时候,他给到了很多照顾。他也是英国留学回来的,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有一种无形之中非常亲近的感觉,所以非常顺理成章的就在一起了。

当时,在丽江的时候,他就求婚了,我也答应了,但是没有完全当真,后来我回了北京,没想到他也追了回来,捧着花,拿着钻戒求婚,我就同意了。我初中的时候就想好了自己的人生,30岁以前结婚,生两个宝宝,结果全部如愿。我很满意我一路以来的所有成长,我之所以现在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因为我在对的时间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L:有了孩子之后,你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M:生孩子的两年多时间里,我都在后台工作,所以没有太大影响,生完老二后一年,我开始转向前台,基本就进入了事业爆发期,开始带项目,当时家人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

爸妈在山东帮忙照看孩子,我每周都是北京、上海、山东的三城生活,周一在北京开会,周二早航班飞上海开会,周五下午坐高铁回山东,然后周日下午坐高铁回北京,周而复始,大概两到三年的时间都是这种状态。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是周末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我没有全职陪伴,他们也感觉不到我的缺失。

L:很多人觉得老人家带孩子容易产生“隔代松”,你有这样的担心吗?

M:我很信任我爸妈,特别是我妈妈,她是非常理性,在我怀孕的时候她就一直陪着我,在育儿这方面接触了很多开放的思维,在小孩的日常生活方面,她比我也有经验的多。我在孩子教育方面会参与的比较多。大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看书了,他小时候撕烂了很多套儿童画报,看不懂就玩,撕舔咬,他很喜欢。后来,他读书能力一直非常强,刚会坐就开始读绘本,五岁读全是字的书,今年8岁已经把《哈利.波特》的1-6集读完了。他喜欢读很多百科全书之类的,涉猎广泛,漫画书、绘本、字书,有书就读。小儿子跟哥哥不同,看一本书能给它翻烂了,比如地理百科全书,他能知道里边非常多国家,多大面积,多少人口,人均收入是多少,两岁就已经会几百个英语单词了。

小孩子培养方面,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学习过某种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首先是把自己做好,他看书,我也得看书,我得陪他一起看,我儿子绘本寄到家后,我都自己先津津有味地看一遍。

在怀孕期间,我在中科院读了心理学的课程,家庭与婚姻心理学,同时辅修了儿童心理学,花了大概四年的时间结业,比原定计划多了两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整个过程特别享受,特别美好。

L:随着你在事业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与家庭之间你始终都保持很从容的状态吗?

M:其实家庭和事业永远无法完美的平衡,心态决定了它是一种什么状态。我在与孩子在一起,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是很快乐的,不带有任何情绪的,很投入的去陪伴他们,当下那个时刻就是圆满的。然后工作的时候,也全身心投入,不想家庭的事情。并且始终对家人的支持报以感恩,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才得以投入更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L:你与先生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在家庭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M:我们在西方生活久了,都属于特别开放的性格,其实我们对于这种关系,更多的看待是一种家庭和亲情,对于两性之间的这种爱情啊、浪漫啊、甜蜜啊这种东西,在孩子成长的这几年追求的并不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他会在很多瞬间给我很多感动,让我觉得始终都是老公靠谱

。即使每天在外面接触再多人,始终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这个人跑不出,我还要跟他一起把孩子养大,还要跟他一起养老,哪怕走不同的路,喜欢不一样的东西都没有关系,出去浪了一圈回来发现还是他在家。

在家庭经营方面,他更随意一点,就是怎么都行。我会倾向于它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这里面有你的股份,我的股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有贡献和付出,我们很完美的去匹配,责权利划分的越清晰,相互之间相处的越从容

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

L:你觉得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M:父母。我父母都是属于很正向的教育方式,从小就特别认同我的价值,给到我非常多的自信心。因为父母给到了这种爱的源泉,当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最绝望的时候,想到都是爸妈这么爱我,我一定要好好的。所以,在我对小孩的教育上,我也一直非常注重这种情感的输出,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他们始终感觉的到我是爱他们的。

L: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对你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吗?

M:我父母属于不管怎样都会躺在一起睡觉,躺在床头上聊会天那种,十八岁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吵架,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只是从来不会当着我的面去表达出来。

一个好的母亲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氛围,我爸爸脾气比较急,妈妈一直是一个很隐忍的人,从来不激化矛盾,非常温柔,非常善良。男人年轻的时候一般会有很多很多恶习,他们到了30岁,甚至50岁都在成长,这个在我自己的婚姻里也有很多感悟,我们要给伴侣一个成长的时间,不要相处一两年就早早下结论。

L:我们这代人很多时候孩子跟父母相处是有压力的,你跟你父母之间似乎找到了很好的相处模式?

M:我觉得父母对孩子最没有的就是界限感,他们经常会越线操控我们的很多事情,这时候一定要坚守住底线,一定不让他们越线。我妈在北京陪我的时候,有时候我晚上很晚回来,她一定会等我回来,这个时候,我首先会很感谢她的关心,但同时也会让她明白我已经到了足够成熟的年龄,这个事儿可以自己解决。

如果一上来就强烈的反抗,双方一定没有好下场,最后一场争吵,你也不开心,我也不开心,这种沟通方式一定是你先理解她,站到她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她觉得得到了理解和认可,她就愿意接受你提出的改善方法。

L:你自己的个人时间你都会怎么安排?

M:我觉得上班就是我个人的时间,我非常享受。但是,无论工作再忙碌,从周一到周五,我一定会拿出一定的时间,跟闺蜜见个面,约个晚饭或者一起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聊聊天。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情绪上的波动,不开心的时候,互相开导一下。我觉得这种女朋友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我生命中有很多这样时候,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生活上,闺蜜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建议作用。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有一些这样的人,有机会见面的时候,我都会安排时间去见一下这些朋友。

L:你觉得所有女性形象中你最欣赏的是哪种?

M:小时候比较欣赏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女性性别特质的价值,我们要学会掌控温柔、内敛、包容的这些优势,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所以,我很欣赏香奈儿,我觉得不管工作和生活,她都是一个很好的model。我希望自己到60岁时候,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不输于她。

下期预告:

她是苏小糖,自由摄影师,苏陌摄影机构创始人。她曾为蒋欣、马苏等多位明星艺人拍摄作品,也被微博粉丝戏称最“不务正业”的摄影师,吃饭,玩耍,旅游,淘物件,原创服装……她无时无刻不拿着相机记录生活,展现淡然而精致的生活方式,令人精神向往之。下期,我们一起去她的工作室。

撰文 ✎Miss鲁 摄影蚂蚁

@蜜思鲁

Hi,你好,我是蜜思鲁,我喜爱读书,喜爱和朋友聊天,十几年前我在广州开办了唐宁书店。我一直认为唐宁是一家有温度的书店,因为这间书店陪伴了我的成长,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聊天,总能让我受益无穷。蜜思鲁的三点一刻就是我和这些朋友的私家聊天,我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将每一次的相遇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