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用百年老物件养“稀罕物”,一年收入三万多,甜蜜又多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作为老农民单纯的靠种地已然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所以为了生活,他们纷纷各尽其能,想尽各种办法攫取比种地更为赚钱的门路。来自陕西省茶里村的71岁留守老人沈定国在当地部门的执导下,就做到了,他运用百年的老物件“木斗、箩筐”等,打造成“稀罕物”土蜂的栖息场所,将之留下来,然后获取土蜂蜂蜜,一年下来也有着3万多元的收入,沈定国坦言比种地强太多了。


茶里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这里没有什么特色,除了山多就是石头多。为了生存,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谋取生活,只留下一部分年买的老人。当地的有关部门在考察后觉得发展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致富。为了给予这里的留守老人一份“事业”,于是就想尽了各种办法,但都被一一否定了。
其实茶树村虽然被群山环抱,但花草树木却异常的多,每一年都会有着大量的土蜂前来采集蜂蜜,而一些住户看到了这其中的“门道”,于是就在房前屋后挂个蜂桶,每年的秋天他们都会得到一部分蜂蜜。

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饥渴”,土蜂走了不一定还回来,所以这种“致富”只能碰运气,完全解决不了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而且一次性取蜜方式对蜂卵、幼蜂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养蜂无法扩大规模,形成不了产业,从而也就谈不上“致富”。
而相关部门的人员也是发现了这个特点,于是结合当地的海拔、气候、山场面积、花源等有利条件。就决定了养殖这种土蜂。年过七旬的留守老人沈定国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儿女们为了生存和活的更好,都到大城市发展去了,想接老沈过去,但老沈觉得自己还有用,再说城市的环境自己又不熟悉,就没有答应。
此时村里也正值兴起这种“土蜂”的养殖,所以老沈就跟着做了起来。为了搞好这其中的技巧,老沈还从村领导哪里借来了养殖书,看的非常仔细。
没有蜂巢,老沈就把家里所有可用的都用上了。箩筐、脸盆、木桶、还有着百年的木斗等等,只要是可以做蜂巢的,老沈都搜集来了。为了便于照顾,老沈就把这些蜂巢放在了自己的门外,其实放在门外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因为这里到处都是花草,自己家门口也不例外。放在门口,只是为了方便照顾。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老沈的蜂巢就从最初的一个发展到如今的30多个。老沈说:一箱蜂一年能产30斤至40斤蜂蜜,按照50元一斤的市场价,刨去成本,一箱蜂一年能收入1000多元,30箱也就3万多元,比着种地强太多了。老沈还说,未来他还会再加蜂巢,这样就能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