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路(二)国棉十七厂的前世今生,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走过了杨树浦路,看过了 杨浦 自来水厂,看过了悠长的滨江观光带。。。该去看国棉十七厂了。 从滨江带走出来上大街,找135路坐车到杨树浦路 内江 路下来几步路就到了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

这里是曾经的裕丰纱厂,这里是曾经的国棉十七厂,这里是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 下面分别说说。

裕丰纱厂怎么回事?

我在上篇文章里面说过。当时的情况只有当时的人说的清。我就不评论了。我把在网上的一些介绍情况整理一下。发在这里。

裕丰纱厂系日商 大阪 东洋株式会社在 上海 早期开办的纱厂。该日商机构1914年择地杨树浦路2866号为建厂基地,由平野勇造设计,1922年动工建厂,至1935年全部竣工。

所生产著名的“ 龙头细布”驰名中外,棉纱线用的是 仙桃 牌商标,同样享誉业界。解放后裕丰归政府所有,更名 上海 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又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棉型腈纶针织纱的企业。1989年批准为国家一级企业。

日商丰裕纱厂,分南北两部。南部的四个分厂分别建于1922年至1934年,都是锯齿形平屋,北部工厂又称北厂,建于1935年,是一座两层封闭式的厂房。底层纺纱间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层织布间是钢柱钢桁架式结构。车间内的管道设在天花板内和地下,屋顶的结构较特殊,屋面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面开许多采光的小天窗,天窗装磨砂玻璃。车间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由人工控制,是旧 中国少数几个空调车间之一。

裕丰纱厂的职员宿舍系二十世纪初时兴的西式花园住宅。这一时期的类似住宅内部结构宽敞,考究庭院绿化配置核立面的小建筑处理。结构多为砖石承重,木制门窗,高踏步红砖深拱券式门厅入口,内部有西式卫浴设备。 (这段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国棉十七厂,

原 上海 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厂址位于 杨浦 区东外滩板块的杨树浦路与黄 浦江 之间,东望黄 浦江 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西临 上海 最早的发电厂—— 杨浦 发电厂,南依 上海 市的母亲河——黄浦江 ,北至蜜蜂毛衣厂原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厂房屋顶采用整齐的锯齿形设计,传递出别具风味的建筑形态。

如果不是王洪文,如果不是曾经的“红色基地”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也不会有多少人关心。不过就是一家著名的规模大的国营企业而已。国棉十七厂就不说了。 王洪文我也没本事说的清,反正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就说一下有关王洪文的两段小记录,

王洪文因家贫自幼给当地 富裕 人家放猪,只念过3个月的私塾。

1951年4月由 长春 市郊区人民政府征募参加 中国 人民志愿军,南渡 鸭绿江 编入 中国 人民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曾任警卫员、通讯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随部队调防 江苏 省 无锡 市。1956年复员,在 上海 国棉十七厂担任保卫科干事。(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王洪文当选党中央副主席(网络图片)

王洪文在接见外宾的酒宴上。(图片来自网络)

王洪文从 上海 到 北京 担任党的副主席之后,曾向妻子提出过离婚。有人说,这是王洪文地位变了,看不起仍然还在工厂里做工的妻子了。也许这是一个原因,但恐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真是奇怪,“四人帮”中从 上海 进京的3个人,竟然有两个都曾提出过要与妻子离婚。也许王洪文早已预感到了这一天。

1976年10月5日下午,他在让秘书廖祖康将儿子带回 上海 交给妻子崔根娣时就曾凄凉地说:“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叫做‘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何况我这顶乌纱帽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摘掉了,到那时我不是做官,而是要坐牢。”接着王洪文又写了一张条子交给廖祖康说:“你到管理处借500块钱给根娣带去,你告诉她,我离婚也是为了她好。”

王妻当时对转达王洪文之意的廖祖康说:“他的好意我明白,只要把孩子给我,我会答应离婚。从今后他做他的官,我做我的工,各人走各人的路。” (这段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再说说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

坐落于 上海 市 杨浦 区的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将打造成全球“第六时尚之都”,为契合市政府将 上海 打造成继 美国 纽约 、 法国 巴黎 、 英国 伦敦 、 意大利 米兰 和 日本 东京 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之后又一时尚都会的目标,其被定位为国际时尚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世界五大“时尚之都”代表机构都将入驻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该中心将具备时尚多功能秀场、接待会所、创意办公、精品仓、公寓酒店和餐饮娱乐等六大功能;将是 上海 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专业秀场,也是世界顶级品牌发布首选地, 上海 国际服装文化节、 上海 时装周主场。

亚洲 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位于杨树浦路2866号,是原十七棉改建项目,。这里不仅被定为成以时尚为核心立意,集创意、文化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跨界融合国际名品和各界休闲娱 乐业 态,引导时尚潮流,以建筑形态与人文环境促进文化交流,力在将平台打造成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时尚元素最为丰富、以纺织概念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区。并将成为 杨浦 区东外滩的又一时尚地标,与虹口区北外滩交相辉映,演绎繁华与璀璨。

“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项目,为契合市政府将 上海 打造成继 美国 纽约 、 英国 伦敦 、 法国 巴黎 、 意大利 米兰 和 日本 东京 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之后的“第六时尚之都”的目标诉求,决定利用原十七棉厂房基地,将其打造成与国际时尚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

该中心外墙为清水红砖,既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老 上海 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又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元素。建成后的“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将同时具备时尚多功能秀场、时尚接待会所、时尚创意办公、时尚精品仓、时尚公寓酒店和时尚餐饮娱乐等六大功能区域。其中,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秀场可同时容纳800名观众观看时装秀,秀场后台可同时供300名模特、工作人员化妆候场,规模居 亚洲 之最。是 上海 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也是世界顶级品牌发布的首选地,成为 上海 国际服装文化节、 上海 时装周的主场;世界五大“时尚之都”的代表机构将来此入驻。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时尚、了解时尚、感受与体验时尚的新天地。 (这段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好了,下面带大家看看 上海 国际时尚中心是什么样子。这天,天阴,湿冷。。。片子也有些暗淡。

大门进去。

门头上的一些造型。

所谓清水红砖。这就是原来的厂房。

厂房变成了精品仓,改造过得厂房别有一番风味。

尽管有钢条铁架仍然是美轮美奂。毕竟有这些大牌的衬托。

全是大牌。。。

这就是所说的典型的锯齿型建筑。

道路两旁有咖啡屋之类的建筑。同样有异域风情的感觉。

对这些服装无感。因为见得太多了。就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品牌看看吧。不能白跑一趟。

能把这些厂房也整修的高大上。看来啥都是需要包装的。只要能包装母鸡变凤凰不是不可能的。

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可能是工作日的原因,可能是位置有些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时尚的原因。所谓 阳春 白雪。。。反正人不是很多。甚至看到有些三三两两纯粹是游人的感觉。不过也有拎着大包小包的淘货者。

看了一下这个,确实是花里胡哨,看着不错。不过对我来说。真的是见得多了,不用摸,不用看。过一眼就知道如何了。有阶层的社会,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但是看你的需要了。反正物美价廉的东西不一定只能在时尚中心购买到。

巧克力剧院是啥东东?没兴趣去琢磨探索。

走到头就是滨江了。

有老厂房,有新造型。有景有色,有吃有喝。。。应该是个游玩的好去处。

江边,江水,远处有座桥。。。叫啥来着?我想想。。。哦。也是有名的,定海桥。

这叫江岸尚景。

如果在里面逛了,购了,吃了,喝了,在江边坐坐,吹吹江风,看看轮船,也是惬意。

看看喜欢的牌子,里面的大牌都是再打折扣,几折再加几折,应该还是比较实惠了。

里面不少大牌,不过没见到奢侈品牌。

还陈罐西。。。

里面地方不小,不过我没啥太大的兴趣了。我是来看景的,我是来看历史的。。。仔细琢磨一下。遥想当年。。。 日本 监工,纺纱女工,包身工。。。瞬间又是红旗飘飘,鼓声阵阵,那如火如荼。。。转眼,一代风流过去,红砖清水仍犹在,只是岁月改。。。唏嘘哀哉。

有些小雕塑还蛮有味道。

夕 阳西 下,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围桌而坐,或香茗或咖啡,细细茗茶,侃侃而谈。。。悠哉悠哉,也是一幸事。

又见锯齿房,又见时尚屋。。。

呐。。。就这些。

呐,还有这些。。。

到了这里,有点偏了,街上的人车都不多。。。

采购的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了。看景的我看历史的我也要打道回府了。

等公交。

这是 杨浦 大桥。回程的路上。(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本文内的图片文字除以声明处外,其余均为编者原创,本文只在今日头条,头条号“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微信公众号“后街与你谈天说地”,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后街与你谈天说地”,百度百家号“后街与你谈天说地”,马蜂窝APP“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快传号“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发布。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