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沙格寨村

沙格寨村

沙格寨村地处豫北平原,立在村口公路旁的“支前文化村”红色指示牌,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这个小村庄那段光荣岁月。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当时全村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送军粮、抬担架、做向导,为炮火纷飞的前线做坚实的后方保障。血与火的洗礼,留下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也造就了沙格寨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军民剧社

因为地处偏僻,这个曾经因支前“热闹”的村庄逐渐走向寂静落寞。从2016年底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沙格寨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村庄做了一次“美容”。投资200万元,整修村内道路4420米;栽植绿化苗木千余株,基本实现“三季有花,四时有景”;安装太阳能路灯153盏,新打机井15眼,全村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同时,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修复傅家选将军旧居和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修建支前文化长廊、军民剧社;并将占地25亩的文化广场,精心打造成为集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军旅乐园”。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优美的环境、厚重的红色文化成为沙格寨村的“金字招牌”。

如今,走进古色古香的寨门,眼前就是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两侧的青瓦白墙上一幅幅手绘图生动地展现着支前故事;老人和孩子们正聚集在造型别致的祥云剧社前观看精彩表演,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游客们走进整修后的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参观傅家选将军旧居,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一条“看支前村,走支前路,吃支前饭,体支前情”的红色旅游路线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为村庄带来了人气和效益。

集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军旅乐园”

村口展板上的两句话深深吸引了我们。“红色基因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这是对沙格寨村发展方式的最好总结。为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当地政府提出了“党建做保障、政府做引导、公司做龙头、基地做示范、贫困户做股东、种植户做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起农民脱贫致富的“蓄水池”。

文化墙

食用菌大棚


这种平静恬淡

与世无争的农家精神生活

是城里人所不能体会的

清丰的游子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