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不“吃香”的原因嗎?

老張談三農


以前的農村裡父母一般都會讓自己的小孩“拼命”讀書,考上大學,只有這樣才能出人頭地,走出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改變,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了,是大學生不“吃香”的原因嗎?



小編認為不是因為大學生不“吃香”,而是父母的思想轉變了,他們對大學生有了“新的認識”:

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

農村裡的家庭以前父母的思想比較傳統,認為子女只有考上大學才算有出息,後來漸漸明白不是非得上大了學出來才能“有飯吃”,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完全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學習一技之長來改變生活,改變現狀。

二、“大學畢業難找工作”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愈發嚴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龐大,大學生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這使得他們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面臨巨大的壓力,甚至出現有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使得父母們錯誤的認為大學生都“不值錢”了。


三、“較高的學費和時間成本”

農村裡有一部分做父母的認為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一讀就是四年,這期間家裡要負擔起不少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子女們畢業以後未必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以及期望的待遇,到頭來既花了學費又花了時間,所以父母就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了。

以上幾點是對農村中父母為什麼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的原因分析,毫無疑問,大學依然是人們獲取專業知識和提升自己的一個有效途徑,但絕不是通往成功的“獨木橋”,希望父母可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它。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專家為你解答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灣塘谷


我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出身,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教育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如果不努力讀書,將來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在父母親的教誨下,也在父母的辛苦汗滴中,我考上了大學,走出了農村。

但是,有些農村父母不在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低,傳統觀念作祟。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上了大學,花不少錢,但是畢業以後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掙的錢也寥寥無幾,還不如早早參加工作,早掙錢。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慢慢也形成了和父母一樣的學習觀念,也就被父母的這種觀念同化。沒有了學習動力,反而聽從父母的安排,早早輟學打工。父母文化水平低下,不知道讓孩子通過學習來改變人生,卻愚昧的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其次,家庭實在困難。

有的家庭困難也是孩子求學之路的絆腳石。可能大多數認為上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由於沒有錢,而放棄了上學的機會。

記得有一期《少年說》當中,有一個孩子就是在節目中感謝自己的姐姐,因為,家裡實在供不起兩個孩子一起讀書,姐姐放棄了自己的求學機會,自己打工供弟弟上學。

再次,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現在的社會,誘惑很多。孩子們的自我約束力很差,就會被社會中的一些壞習慣影響。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班裡就有一個女生,受到同村孩子的影響,說是去太原打工可以賺很多錢,父母覺得是個好機會,這個同學就輟學去打工。結果,誤入了傳銷組織,過了好幾年,自己才逃出來。

還有一方面就是父母覺得供一個孩子讀書的花費實在太高,等著孩子將來上完學,還要買房,結婚,生孩子,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和錢掛鉤,就早早打消了供孩子上學的念頭。

不管由於什麼樣的原因,學習都是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在這條求學之路上需要的是家長不遺餘力地支持。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園自己的大學夢!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讀書,喜歡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餘爭的世界


講真的,我就是這樣的父母,不必刻意讓孩子得第一,不必刻意讓孩子學習好,也不必刻意讓孩子上大學,讓孩子學自己喜歡的事。

我小時候其實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從小學習好,聽話,也愛學習,但學出來以後,發現也並沒有什麼,相反還沒有那些上學時不好好學的孩子有出息,能掙錢。

從學校畢業後,也找不到好工作,東奔西跑,同齡人孩子都開始學走路了,自己還沒有對象,現在同齡人的孩子有的都上大學,而自己孩子還小,更可怕的是我發現最近幾年自己變老了,心也老了,再也找不到從前的朝氣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了。或許這就是成熟吧!

對於自己的孩子,我不再強求,不上大學照樣可以過的有意義,我覺得上不上大學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主意,尊重孩子的選擇。

今年,我好幾個老表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當然,考的分數高的自然選擇繼續上學,但還有些孩子考的不怎麼樣,只能上三本院校,而且現在學校畢業出來還不包分配,都是自己應聘上班。

但是大學生畢業後工作也不好找,有的孩子在大學還學不到真正的本領,這樣無異於讓孩子荒廢了幾年,而且學費也很多,不是一般農村人可以負擔的起的。我老表就讓孩子上技校,真正的學一門手藝。

所以,對於農村人的孩子來說,如果孩子考的好,還是會讓孩子繼續上大學的,如果考的不怎麼樣,家長也不會強求,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

其實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農民們在心裡也默默的算了一筆帳,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年2萬(一般的大學,學費,生活費等)上四年就是8萬元,出來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到時候孩子的年齡也大了,也該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又是一大筆開銷。思來想去,孩子上不上大學也不是那麼必要了。

一點膚淺的看法,不到之處還望多多指點,歡迎留言!


鄉村小二哥


我就沒讓女兒上大學,農村女孩22歲上4年大學26歲也就結婚了,4年花去10萬元,大學生工作沒有,4年上班也能掙10萬塊錢,結婚買輛十幾萬的車多好,4年大學拿張廢紙有嗎?大學1分錢沒有,不上大學就有20萬,買輛車開上路別人說生活幸福,大學生拿張廢紙頂在頭上是人都說腦子壞了!這是我的看法和想法,當今社會掙不到沒事,千萬別花沒有用的錢,上大學花的錢有啥意思?現在好多企業是個人和個人承包的,老闆的是技術,能生產出產品的人,大學生文憑啥用?你有口才,沒技術生產不出產品!老扳養你?你做幾天小三吧!


油工師付


我是農村人,我最關心的是農村事!

關於農村有些父母不想讓子女上大學,並非大學生吃香不吃香,而是供不起!

眾所周知,上大學不是想上就上,就算你考上了,父母的經濟來源跟不上,那做父母的只有給子女安慰:別讀了,東村那小孩讀完大學,照樣回家養豬,西村那小孩小學畢業去打工,現當上了老闆!父母臉上笑著說,心中淌著血!

為了生活,父母帶著中學畢業的孩子進城打工,他們不求富貴榮華,只求有吃有住就行了。結果,晚了!

總的來說,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父母,都沒有不想讓孩子上大學的心裡!

好了,我是天涯,歡迎評論,多多關注!謝謝!


椰島農事


這種父母不願意讓孩子讀書的現象其實比較少,大多數是隻要孩子要讀,都會供的。

分析存在的原由,大概有一下幾個

身邊有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認為大學沒什麼用。

有人說大學生畢業也找不到工作,其實放開眼界根本不可能,現在勞動力還是短缺時代,如果願意做大學藍領,到處都是機會。但農村父母更願意把體制內工作看成工作,體制外的都看成打工,聽聞有的大學生在某某公司打工,就認為這大學白讀了。我的親戚聽聞大學生和初中畢業的人在富士康一起工作,他就會富士康就是一個低端打工廠所,而不瞭解公司的內部組織。這是農村人的眼界所決定的。

農村小孩讀大學,因為基礎薄弱,進入好大學的數量少。

這是社會的共識,現在教育差距越來越大,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從硬件到軟件,差距都很大,農村學生能進入好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少。從二本大學、三本,高職畢業的大學生剛開始找不到好工作,已經很正常。找到好工作的往往是有資源的有關係的農村家庭,這就給農村父母以沒關係讀大學也沒用。

不是大學不吃香,而是不好的大學不吃香。

現在的高職,以前都是中專,升格之後水平沒有多大提高,有的生源都是問題,高考後高職的通知書到處發,有的300多分都可以收到錄取通知書。這樣的學校畢業後的發展大多數是看自己的努力和運氣。


大學專業深一度


1.取消分配,就業形勢嚴峻

從1995年開始,大學生就業開始進行雙向選擇。這一年只有10%的畢業生由國家分配工作,剩下的自主擇業,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大學生進入“一畢業就失業”的怪圈。

最早的時候,農村父母讓孩子上學圖什麼?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找個好工作,把一家人從泥土堆裡稍微解放一下,比如《雙面膠》裡的亞平媽媽等。取消分配後,堂堂天之驕子還要自己找工作,畢業後不僅沒有鐵飯碗,有沒有飯碗還說不準,所以一些農村父母心理落差大,認為讀大學沒用,照樣還是找不到工作,還不如早早輟學,學個技術掙錢養家。90年代中後期,興起一股“中專熱”,許多人寧願讀中專學技術,也不願意讀高中考大學。

2.大學畢業,不能短期改變生活現狀

與其說是改變生活現狀,不如說是“改變階層”。

在一些傳統戲劇戲曲裡,多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寒門學子經過一番苦讀終於出仕,全家人跟著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反觀現實,卻不是這樣,即使一個人讀了大學,畢業之後也不能馬上擁有一批優質資源。比如,孩子上學還是要劃片、買房搖號、看病排隊,和別人認為的一畢業就能靠關係、走後門的願景不符。

資源的獲取並不是靠簡簡單單讀一個大學就能實現的,往往要靠幾代人的努力才能獲得優質的資源,才能逐漸獲得階層的上升。而且大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哪會有時間、途徑去積累資源呢。一畢業還是過普通人的生活,階層沒有顯著改變,甚至買房還要靠家裡。於是一部分農村父母認為,讀大學無用。

3.大學擴招,大學生遍地都是

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引起了重大的社會反響。回顧一下高校擴招的過程,一部分學校是直接專升本過來的,師資、硬件設施、辦學理念等都不盡如人意。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造成了一種“上大學很容易”或“大學生到處都是”的假象,認為大學生不值錢。伴隨這種假象的,還有別人認為的、大學生應該擁有的“特權”的崩塌。

4.受個別案例的刺激

在答主讀書的過程中,見過也聽過不少“誰誰沒上大學照樣掙大錢”的案例,也見過一些人不遺餘力的傳播“讀書無用論”。比如,張家的大兒子初中畢業,照樣買房買車掙大錢;邵家的孩子讀了大學之後還是在家裡種地,等等。受這種特殊案例刺激,部分家長就會以偏概全,認為讀大學無用。

佳和觀點:大學還是要讀

先考慮一個問題:讀大學難道僅僅就為了獲得高經濟回報嗎?

答案是否定的,從長遠的目光看,讀過大學的人,在人生規劃、職業成長、子女教育觀念等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選擇。一代人、兩代人,可能不能快速改變自己的階層,但經過日積月累,讀過大學的農村子弟,都會比不讀大學的農村子弟生活更優質。

大學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獲得優質生活,和個人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就好比自己家的冰箱壞了,就不能認為整個冰箱行業是壞的。

佳和教育中心一直認為,教育是大事,也是一件不能急於求成的事,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靜待教育花開。

時代發展越來越快,知識要素在時代發展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未來時代的勝利者,將會屬於兩種人:有耐心、有知識的人。


佳和教育中心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不“吃香”的原因嗎?

如今,很多農村的家長對於孩子讀不讀大學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發生的改變,多數以消極為主變。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老農說出了幾點原因,句句都是大實話,很讓人心酸。

(1)投入和產出明顯低於期望值。

在以前,上中專、大專都是有工作分配的,如果大學生更是香餑餑,不僅不用為工作發愁,甚至結婚、戶口這些都能解決。誰家有孩子考上了大學生,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以讓全家人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可是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畢業之後不僅就業難,而且所找到的工作工資也不高。而在農村裡很多的家庭本來收入不高,上大學一年就得萬把塊,這讓家裡確實壓力很大。何況近些年有些農大學生,畢業以後又回到了農村,甚至還有些在一些工地、工廠幹活,和一些沒上大學的沒什麼兩樣。所以他們認為投入沒有產出,或者是投入遠遠高於產出,明顯低於了期望值,是白白浪費錢的事情。

(2)高不成低不就,娶媳婦更加棘手。

在以前,誰家如果出了一個大學生,那就是“雞窩裡飛出金鳳凰”,說“一家有大學生百家求”是一點不為過的。可是現在大學生一畢業就差不多20多歲左右了,如果還讀研至少25歲了。而且還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的擇偶標準自然要高一些,這樣的話農村裡的女孩子本來少,讀大學的女孩子更是少之又少,而城裡的大學生又不願意嫁到農村裡來。再加上本來讀大學就已經讓家裡拉饑荒了,自身又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這樣娶媳婦成親就更難了。讀大學卻找不到媳婦,這讓很多的父母心灰意冷。

(3)家長思想也開放了,不把考大學當成唯一出路。

在以前,農村的孩子要想擺脫貧窮,考大學是唯一的出路。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農村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是與時俱進。很多的家長也明白了,考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頭腦靈活,那一樣可以有大作為。近些年在農村裡就有不少的年輕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卻在外面發展很不錯,這些成功案例也讓這些家長們是非常的羨慕。而一些農村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就進入到大城市打拼,可是工資不高又想要在城裡買房,最後只有依靠父母!

不過,雖然現在大學生不再像過去吃香了,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老話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雖然暫時農村的大學生混得是不理想,可對於他們以後的人生路還是會有幫助的,這也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經歷。所以,如果家裡有條件,孩子成績也不錯,並且也積極上進,那還是儘量讓孩子讀完大學吧,這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農夫也瘋狂


我認識的我們那裡農村的父母就從來沒有說要求兒女讀大學的,他們甚至更多的認為,讀書其實沒什麼用。“讀書無用論”在我們那裡大行其道。尤其是女孩子。一般都是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浪費錢。將來還不是嫁人。”男孩子要是考上了還會送去讀,但我們那裡的老人還是認為讀不讀都沒什麼,他們沒見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事情。

有個別考上了三流大學,回去教書的,回去教了幾年,學生少了對老師要求高了,他還失去了工作。成為人家的笑話。

結婚了我老公這邊也沒有聽說有誰去讀大學的,不過現在她們讀書比我們八零後的九年義務教育好些,為了好找工作會去讀技校,護士專業和幼師或者會計的都有,就是大學生我認識的沒有一個。

很多年以前村裡出了個大學生,去北京讀的,結果回來分配到縣城屠宰場做經理,村裡人都背後笑話他。更加沒有人要求自己的兒女讀大學了。讀大學對收入不高的村人來說還是筆很大的費用。就不認識有父母要求兒女讀大學的。


珍的似水年華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

關於這種現象其實我們應該看到農村比較積極的一面,現在人們培養孩子的方式雖然還是以升學為主,但對於其他方面的培訓也會比較認可,例如現在每個地區常見的職業中專!對於農村為何不再執意上大學的現象,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現如今就業機會多,不再以鐵飯碗為追求!記得小時候農村大人的觀念就比較傳統,會認為像古代一樣只有讀書才會出人頭地,踏入上層社會!由於那會兒國企比較多,私企幾乎為零,一般就認為只有學歷高了才有機會進國企吃鐵飯碗!而現如今則不同了,雖然國企還是鐵飯碗,但私企是越來越多,就會選擇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廣泛,不再以拼學歷為主要標準!而且現在的孩子隨便出去都能找到工作,不再擔心他們將來沒飯吃了!

現在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往往工作機遇不如人意。雖然上學會有好的工作機會和工作環境,但從這幾年農村大學生的工作壓力與回報方面,往往很多不如提前輟學而學習技能拼社會的同齡人,當自己大學讀完了,回村卻發現同齡人已經大多結婚生子過上了穩定生活,而自己才剛剛畢業,還一事無成,你說愁不愁!雖然說很多大學生的工作環境好,但往往不如有技能的人掙錢多,就會更讓現實的農村人心灰意冷了,認為是一種投資失敗!



農村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只有掙錢才是出路!現如今,隨著農村進城買房落戶的越來越多,即便現在結婚往往很多都是一房一車和天價彩禮作為鋪墊,如果自家孩子上學成績不如意也不能保證未來掙錢的話,那還不如早早去學一門手藝技能,這樣也可提前步入社會掙錢攢錢,畢竟下面還要面臨買房、結婚生子和養老,都是用錢的地方!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雖然農村人的觀念在變,但還是會先鼓勵孩子上學,如果孩子學習太差或者是不願意上學的話,那家長往往就不再強求了!就會順從孩子的意思!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