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麼會有航母?

漫談裝飾


隨著我國軍事裝備,武器研發能力的增強,有更多的老百姓關注國家軍事力量,這是一個值得讓人高興的事。

提到泰國可能大家會驚訝,這樣的小國居然有航母,它的航母戰力如何?為什麼要建造航母?難道它想在亞洲稱霸?帶著這面的問題,跟我一起走進這個亞洲小國的航母去看看吧。

泰國的航母叫“加克里、納呂貝特”號,是由歐洲國家西班牙為其設計建造的,“加克里”是泰國開國皇帝的名字,這艘航母隸屬於泰國皇家海軍,是一艘輕型航母。1992年泰國皇家海軍向西班牙國營造船廠訂購的,1997年建成移交泰國海軍,1998年投入使用。

首先,泰國即是一個大陸國家,又是一個海洋國家,為了擔負保護國家領土安全、捍衛海洋權益及承擔海上救災等使命,泰國決定引進一艘輕型航母,期間邀請多達9家的國外造船公司競標,最終由西班牙的造船廠中標。1994年開工建造,1996年該艦下水,1997年正式服役。

其次,西班牙在設計建造時,就武器裝備等進行了戰術上的性能提升。艦艇裝備8管MK41型垂直髮射系統,可以發射海麻雀艦空導彈。安裝2座30毫米近程防空炮。可搭載9至12架戰鬥機,6架支奴幹直升機或15架海王式直升機。

再次,該艦艇滿載排水量11400噸,長約180米,寬27米,吃水6米。飛行甲板長170米,寬27米。2臺LM-2500燃氣輪機,約44000馬力,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2節。雷達、導航、聲納等,記不得了。。。。航員編制約400人。

最後,2011年時,泰國遭受洪災,當時泰國海軍曾用該航母參與救災。

總的來說,按當前的軍事武器裝備的發展來看,泰國的這艘航母各項能力比較平庸,加之泰國受限於經濟能力,對艦艇武器裝備的配置相對落後。該航母僅限用於近海防禦,不具備遠洋戰力,其次可搭載艦載機教少,多數艦載機均為西拔牙及美國的二手貨,很難形成戰鬥力。但老話說的好,有總比沒有強,所以在亞洲國家,泰國屬於較早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泰國人民也因此驕傲了好一陣子。


春霖君啊


泰國能擁有航母,純粹是個“意外”。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曾有過一段短暫的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泰國軍隊曾在這一時期購買了大批在當時技術領先、目前仍然是泰軍主力裝備的先進武器,如F-16戰鬥機、“魟”式輕型坦克、“納來頌恩”級導彈護衛艦等等,而“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也是在這一時期購入的。

同一時期,受英國成功研製“無敵”級輕型航母、美國對外兜售“制海艦”概念的影響,世界範圍內曾掀起一股研發和裝備輕型航母的熱潮,在此情況下已經成功為西班牙海軍建造了“阿斯圖裡亞親王”號輕型航母的西班牙巴贊造船廠決定向其他國家兜售輕型航母,而其在“阿斯圖裡亞親王”號設計基礎上略作改動的輕型航母方案受到了泰國海軍的青睞。在“不差錢”、“趕時髦”和“有現貨”的三重因素決定之下,泰國最終選擇了巴贊造船廠的設計方案,並於1992年3月與巴贊造船廠簽訂了購買輕型航母的合同。應該說,泰國對於輕型航母確實是有一定需求的。

在中南半島局勢走向穩定、馬六甲海峽海域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強的情況下,泰國的安全重點從陸地轉移到海上,一艘輕型航母的服役能顯著提升泰國的海上安全能力。而1989年11月的特大臺風災害,則暴露了泰國海軍救援能力低下、特別是運用直升機救援能力不足的問題,航母作為大型海上平臺的作用也得到了凸顯。1996年10月,完成建造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正式交付泰國海軍,1998年正式服役。然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財政緊張的泰國根本無力繼續支撐航空母艦的正常運作,因此“差克里·納呂貝特”號事實上服役後根本沒有正式形成過戰鬥力,其配套的AV-8S“鷂”式戰機也因過於老舊(西班牙海軍的二手貨)、且超出泰國的技術保障能力範圍而長期“趴窩”,因此這艘航母實際上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泰國購買航母后卻成為“海軍吉祥物”的例子再次證明,航母作為一種特殊的海上裝備,絕不僅僅是“燒錢”那麼簡單。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盲目裝備航母,最終只能成為“雞肋”。


軍機圖


泰國當時想要,正好西班牙賣這種小航母,所以泰國就有了這麼一艘標準排水量只有7000噸,滿載排水量10500噸得袖珍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成為了亞洲第二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說起泰國裝備航母的起因,有點搞笑,因為經常性的颱風等災害需要海軍救援,所以這成了一條重要理由。當然,泰國還是買來了西班牙二手的AV-8S,還買了幾艘護衛艦打算搞一個有戰鬥力的航母編隊,但碰上98年亞洲金融危機,口袋裡的錢不夠了,連買來的AV-8S也沒能力維護,到2006年,這些飛機就退役了,成了沒有固定翼飛機的航母,再後來每況愈下,乾脆停在碼頭賣票給國民參觀,成了旅遊景點。

買航母,擁有航母可以風光一時,但怎麼用航母,養航母,泰國明顯沒有考慮清楚,航母沒有強大的護航編隊,就是靶子,泰國的幾艘護衛艦,連防空系統都漏洞百出,水下連常規潛艇都沒有(這兩年才訂購了三艘我國的S-20T),10架艦載機都沒養護好,活活把一艘小航母變成海邊風光,不僅沒有戰鬥力,而且白白浪費了資金,現在泰國周邊國家都擁有了現代化戰機,艦船,潛艇,一旦發生衝突,這艘航母能幹嘛?能不挨炸就是萬幸了。

擁有航母戰鬥群當然風光,但耗費是天文數字,形成真正有效的防護和攻擊能力更是需要投入巨量資金培養人才、發展裝備,所以現在世界上只有幾個強國養的起用的起航母,泰國經過這個經歷,現在也應該明白了。N


聯合防務


提起航空母艦,我們總會第一個聯想到美國的超級航母,確實,美國現有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其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均達到8至10萬噸,新投產的福特級航空母艦據說還要將排水量增加到11至12萬噸。無論從排水量還是體型來看,美國的航母,都堪稱是真正的海洋霸主。

當然,有最大的航空母艦,自然也會有最小的航空母艦。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就是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這艘袖珍版的航空母艦僅有7000噸的標準排水量,其滿載排水量也才1.1萬噸多一點,這樣的排水量和美軍的超級航母相比,確實是相形見絀。而且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的體型也很小,其艦長僅有182.6米,相當於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半長度多一點,寬度則為22.5米,同樣也僅相當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寬度的一半多一點。

雖然非常袖珍,但是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的艦齡實際上很年輕,這艘小型航空母艦是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設計的,由巴贊造船公司法羅船廠負責建造。當時巴贊造船公司提出的方案非常誘人,僅需要不到4億美元的報價,就可以為泰國提供一艘小型航母。泰國原來只是想要一艘直升機母艦,但是在看到巴贊造船公司的方案之後,決定改變主意,發展真正的航空母艦。最後這筆訂單合同價格為3.6億美元,巴贊造船公司法羅船廠開始建造新航母,至1996年,新航空母艦正式下水,並於1997年開始交付使用。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的到來,使得泰國成為二戰結束以後,亞洲第二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這艘航母使用的是AV-8B垂直起降型戰鬥機,其甲板前段設計了滑躍式飛行甲板,便於AV-8B垂直起降型戰鬥機從甲板上滑躍起飛。泰國向西班牙購買了一批二手的垂直起降型戰鬥機來使用,但是從1998年開始,由於經濟問題影響,泰國不得不將剛剛才用了一年的航空母艦停放在港口,作為觀光景點使用,而艦載機也被封存起來。看來,運作航母,首先需要解決的還是錢的問題。如果沒有錢,就算有航空母艦,也是玩不起來的。


白虎堂



泰國的戰略環境比較獨特,泰國位於中南半島的中南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海陸兼備”、“坐擁兩洋”是泰國最重要的地緣特徵。獨特的地緣特徵使泰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深具戰略價值。“坐擁兩洋”的泰國自古便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二戰時期,泰國成為日本“南進”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當時,日本人甚至想讓泰國併入到日本在東南亞的殖民體系內,但因為在太平洋被美軍修理,這個妄想也就做罷了。

冷戰時期,泰國被認為是“東南亞的心臟”。其後,越南入侵柬埔寨,泰國首當其衝地成為了東盟組織抵禦越南南下的“前線國家”。冷戰結束後,隨著“東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上連中南半島、下接南洋群島的“海陸兼備”地緣特徵,極大的更強化了泰國在東南亞地區當之無愧的“中心”地位。


泰國的地緣特徵也為其海洋安全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漫長而互不相連的兩洋海岸線很難進行有效防衛,出海口也極易被封鎖,尤其是泰國灣,自越南的金甌角至泰南的北大年府僅200餘海里寬,使泰國猶居狹巷深處。海岸的易攻難守使泰國在歷史上屢遭強權威脅乃至侵略。

為了打造泰國灣強大的海上力量,泰國政府積極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下大力氣購買新型現代化裝備。泰國政府集中財力採購了一批數量可觀的海軍裝備,其中包括新型導彈護衛艦、巡邏艇、兩棲戰艦艇、水雷戰艦艇以及陸基巡邏反潛機和艦載直升機等,從而使泰國海軍的作戰海區走出了傳統的泰國灣,實現了從近岸到近海作戰的戰略轉移。但是泰國還缺一樣武器,那就是航空母艦。


為了構建海軍的核心和支撐裝備,泰國海軍在上世紀60年代初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採購一艘直升機母艦的要求,以使其航空兵力量與水面艦艇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海軍的立體攻防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我們可以看到,泰國在其周邊海上有四個假想敵:第一是緬甸,第二是馬來西亞,第三是越南,第四是新加坡。前三者的海軍比較弱小,但新加坡海軍可是以東南亞小霸王自居,泰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泰國灣的安全,裝備航母顯然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小鷹說科技


泰國的航母不僅僅是一艘航母,他還是一艘救援艦。

泰國航母很小,嚴格來說都不算是真正的航母,他的空載排水量只有8000噸,滿載排水量也才11000多噸,連055驅逐艦的噸位都比他大,他更多是扮演救援艦的角色。


泰國的海上位置比較重要,處於扼守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上,戰略價值重大,而且泰國有一個狹長的地峽地帶,泰國整個國家就處於一個海灣上,並且在泰國的周邊有很多國家和泰國存在一定的矛盾,這些國家大都擁有海岸線。對於泰國而言,發展強大的海軍有利於在作戰中取得主動權,可以從海上進行封鎖作戰,這在東南亞國家之中很有戰略價值。

泰國航母的艦載直升機救援災民的電視畫面。


另外,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後,交通非常不便,陸地交通和空中交通都比較落後,一旦發生戰事,都很難快速的把強大的作戰力量調集到戰區,而如果可以從海上直接發動進攻,那麼事情就簡單多了,並不需要使用本來就不存在的鐵路和坑坑窪窪的公路去機動部隊,直接走海路到達其他國家的近岸發動攻擊,這樣反應更快,給敵人的壓力也更大,這在特殊的東南亞交通環境中有重大價值。

災民離開泰國航母的畫面,泰國的航母在東南亞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下能發揮多功能的作用,這和很多國家情況不一樣的,他更多是扮演一個海上救援基地,海上直升機起降點的角色,而不是作戰角色。


另外,也正是因為東南亞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泰國保持一艘航母在海上可以在救災中發揮重大作用,去年差克呂那呂貝特號航母就曾經抵達災區,用直升機撤離了大批災民,在機庫之中為他們提供了簡易的食宿條件,並且在軍艦上為災民提供了必要的衛生醫療救助,這對於交通落後的泰國還是很有用的,畢竟你從陸地上輸送救援力量,肯定沒有這麼快捷高效,畢竟泰國的機場和鐵路都很落後,有航母還是方便很多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圖注: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的航空母艦名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隸屬於泰國皇家海軍,是泰國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母,同時,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

至於泰國為什麼會有航母,這與其地緣環境有關。首先,泰國地處沿海,經常會面臨颱風等諸多海洋災害,泰國需要一艘能搭載直升機的海上機動平臺,進行快速救援救災;其次,泰國近海位置海盜猖獗,為了保護過往船隻、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旦發現什麼風吹草動,搭載直升機的艦船可以迅速趕到事發地點,出動直升機解決問題;最後,擁有一艘能搭載直升機的海上機動平臺,可為某些軍事行動提供快速、機動支援,並能有效震懾他國。

當時,即20世紀90年代,泰國的艦艇噸位都比較小,無法搭載足夠數量的直升機,承擔這些任務。因而,泰國急需一個能搭載足夠數量的直升機海上機動平臺。泰國最初的打算是購買一艘噸位稍大、相當於驅逐艦一級的軍艦,但當泰國向國外幾家造船廠提出任務訴求後,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則向泰國推薦了其“輕型航母”方案,並表明了兩大優勢:建造價格低,只需4億美元,相當於一艘中型護衛艦的價格;建造速度快,預計5年就可交付。

泰國認為,能用較低的價格、較快的時間,獲得一艘既能搭載直升機,又能搭載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航母,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改變了原先的方案,於1992年和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簽訂了建造輕型航母的合同。輕型航母於1994年正式開工,1996年下水,199年正式移交泰國海軍。泰國為其命名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其中“差克里”為曼谷王朝開國國王的名字。

這就是泰國擁有航空母艦的來歷和原因,“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曾一度是泰國的驕傲,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擺設,象徵意義大過實用意義。


兵工科技


泰國擁有航母的原因除了百度都能找到的,為了打擊馬六甲海峽附近的海盜、在臺風頻發地區保衛海上安全之外好,還有明顯的政治軍事目的。首先我們要明白泰國絕對不是一個佛教經典記載的那種友善的國家,泰國曾經領土廣袤號稱中南半島第一大國,只是在近代的列強爭霸中沒落,這和清朝差不多。英法從東西兩邊竊取了泰國大量領土,這是泰國軍方追求裝備現代化的重要原因,有需求就有動力,泰國裝備航母就是為了確立對鄰國的海上優勢。

泰國南部是經濟發達的馬來西亞,在新加坡還沒有離開馬來西亞聯邦時期泰國一直沒有安全感,這個國家保持強大的海上力量擁有各種護衛艦14艘,主力艦包括10艘德國製造的“吉打”級護衛艦(排水量1650噸可以使用滾動彈體防空導彈)、2艘“萊吉爾”驅逐艦(排水量2390噸擁有16單元垂直髮射裝置,可以使用飛魚反艦導彈、海狼進程防空導彈)甚至裝備了法國生產的鮋魚級潛艇,其第一司令部“關丹”就處於泰國灣的南部。直接促成泰國購買航母的是,馬來西亞還裝備了英制“黃蜂”式直升機起降平臺。

要說強大的馬來西亞海軍不讓泰國忌憚連鬼都不信。因此,在海上壓倒對手是泰國海軍建設的首要任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海軍裝備招標中,泰國海軍並沒有一步擁有用航母的野心,而是尋求一款海上直升機母艦,僅僅是讓泰國皇家海軍獲得東南亞第一艘海上支援軍艦。然而此時西班牙巴贊造船廠提出遠遠滿足泰國海軍要求而又不會太貴的武器,這就是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方案,此方案一出現就贏得泰國海軍的青睞。

這艘航母是基於西班牙海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而設計的,不僅設計週期短建造週期更短,西班牙巴贊船廠通過簡化製造工藝、使用普通商船艦載設備,簡化艦體設計等等辦法,成功將建造費用控制在4億美元之內,折讓軍費並不充裕的泰國海軍十分滿意。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排水量僅有10000多噸,航速也只有17.5節,但是作為東南亞唯一的航母它幫助泰國海軍贏得了海上優勢,在裝備15架"海王"中型直升機或者12架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之後,泰國海軍就是東南亞第一海上強國,至少海軍航空兵是獨步東南亞的。


利刃軍事


泰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防戰略重點是陸上邊界,隨著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泰國的戰略重點開始轉向海上,開始加快海軍建設。在和平時期,泰國海軍除了肩負著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的基本使命外,還承擔著廣泛的日常任務,諸如:海上救災、處置海上犯罪事件、保護海洋環境等等。泰國是個遭受颱風災害的多發地區,每年都對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災害一發生,就需要動用艦艇部隊及時進行救助、疏散、醫療等支援行動。1989年發生了一場特大風災,當時強颱風席捲泰國南部,造成大量漁船沉沒,沿岸民房倒塌,雖經海軍全力援救,終因出動的艦艇噸位都較小,能活動的距離較近,並受海上環境條件的制約較大,因而力不從心,仍有大量漁民和濱海災民死亡或失蹤,當時如能使用艦載直升機及時進行搶救當最為理想。這場颱風還對位於泰國灣西岸的春蓬、巴蜀等省的通信設備破壞嚴重,聯絡中斷,此時又極需一艘裝備有完善通信設施的大型艦艇及時趕到,以提供應急的通信手段。同時,泰國臨近馬六甲海峽,其近海又是海盜猖撅之地,為了保護過往船隻和海員的生命、財產免遭劫難,一有風吹草動,即要求海軍能及時趕赴出事地點,出動艦載直升機則最解決問題。從自身擔負的使命和任務出發,泰國海軍迫切需要一型直升機海上機動平臺。泰國海軍在向世界上幾大造船公司表示了這一意向,隨即收到了來自各方的推薦方案以及報價。其中,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竭力推銷其“輕型航母”方案,並以三項頗具吸引力的優勢,使其處於競爭的有利地位:一、造價低廉,報價不超過4億美元,僅相當於西方建造一般中型護衛艦的價格;二、建造時間快,5年即可交艦;三、1988年服役的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空母艦就是巴贊造船公司的的成功案例,



為泰國海軍建造的“輕型航母”可根據新的要求在“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基礎上繼續提高。泰國海軍原定目標僅為裝備一艘普通的直升機母艦。但是由於巴贊公司提出的方案使得泰國海軍以此為契機,重新調整其現代化計劃,原定的直升機母艦改為戰鬥力提升的輕型航母併成為泰國海軍的核心力量。1992年3月,泰國海軍與巴贊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合約金額為3.6億美元(合同中雖未含武器系統的價格,但已計入母艦本身的備件和供應品等後勤支援部分的費用)。由巴贊造船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1996年1月20日,輕型航空母艦下水。泰國王后詩麗吉前往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后索菲婭的陪同下主持了下水儀式,兩國海軍司令也一起參加下水儀式。1996年10月,作為平臺部分的航母總體建造工程基本完成,已可進入海上試航階段。為此,泰國海軍派出了接艦部隊,赴西班牙隨艦出海,邊試航邊交接。1997年3月20日,此艦移交給了泰國海軍。在交艦後,航母離開船廠碼頭駛往西班牙海軍的羅塔基地,再進行約4個月的艦員培訓。在西班牙海軍的幫助下,進行包括飛行作業在內的各種操艦訓練,以使接艦部隊掌握操作技術。1997年8月,泰國皇家海軍接艦回國,進駐泰國最大的海軍基地梭桃邑。此後,泰國自行加裝部分武器、作戰系統,其使用的艙室空間,以及電力、冷卻水、壓縮空氣、空調等系統,均事先已在艦上設計、預裝完畢。1998年,航空母艦正式投入使用。





泰國將該艘航空母艦命名為"查克里·納呂貝特號",為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君主的名字,艦舷號為911,9在佛教當中有吉祥之意,11表示上上的意思。




航母具體參數:艦體,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深度6.25米,標準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動力,柴燃聯合形式,2臺LM-2500燃汽輪機,功率44250馬力,2臺MTU16V1163TB83柴油機,功率1178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為10000海里/12節。整個推進系統可靠度同型艦——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編制,455人,其中軍官62人,航空聯隊146人,4名皇室成員。艦載武備,相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僅裝4座“梅羅卡”12管20毫米近程防空炮,巴贊造船公司對本艦設計的自衛能力增強,原計劃裝備有:八聯裝MK-41垂直髮射系統*1(RIM-7“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薩德拉爾六聯裝防空導彈系統*3(西北風近程防空導彈),MK-15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4,30毫米機炮*2,實際由於經費不足,僅裝備有3套薩德拉爾六聯裝防空導彈系統。艦載機,



泰國僅向西班牙購得9架二手AV-8S(實為AV-8B,因在西班牙組裝而改代號)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機(2架雙座教練型,7架單座作戰型,一說是1架教練機、8架作戰機),另向美國購進了6架S-70B直升機。



艦載機配置為6-8 架 AV-8S 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搭配4-6 架 S-70B直升機 ,或者最多 14 架直升機]電子雷達系統。由於查克里·納呂貝特號需擔負泰國海軍的艦隊旗艦指揮任務,因此艦上設有相關的指揮裝備。其戰鬥系統由西班牙FABA負責整合,設有七具操控臺以及一具輔助操控臺,處理單元則為美製AN/UYK-43C主電腦以及AN/UYK-20中型電腦。對空搜索:休斯AN/SPS-52C 3-D雷達系統,對海搜索:SPS-64雷達系統,火控雷達:Signaal STIR雷達系統,導航:MX 1105型I波段Transit/GPS Omega衛星導航系統,URN 25塔康(Tacan)導航系統,電子對抗:Indra Aldebaran電子支援系統,MK-137誘餌發射器*4。聲納:殼體聲納。



由於1997年金融危機後,泰國經濟不佳,軍費緊張,"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雖然仍然服役,但是已經停止使用,艦載機也已封存,現停泊在港口裡供市民參觀遊覽。


Trafalgar18051021



以前泰國朋友帶我去過,好多照片都刪了,開皮卡車2個小時去的,航母的照片應該是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