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證新生兒一定要辦,不然入托,入園,入學會受影響

新生兒都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在我們計劃要寶寶時和寶寶出生後都需要辦理哪些證件呢?

首先,在計劃要寶寶時需要辦理計劃生育證明(準生證),這可是新生寶寶的第一個“通行證”。所需資料是: 夫妻雙方的戶口本、雙方身份證、夫妻雙方的初婚初育證明(可讓工作單位或所在居委會開具證明),到街道辦事處辦理準生證。有的街道會需要其他材料,具體還要去諮詢戶口所在街道。

其次,母子健康檔案,這個也是在戶口所在的街道保健科領取。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月裡,戶口所屬地段社區保健科會派醫生上門訪視兩次,並填寫母子健康檔案。主要會記錄寶寶身高體重,發育情況等等。醫生還會提醒新媽媽在寶寶30天的時候帶他(她)去醫院體檢。

然後,經過10個月的期盼寶寶終於降生了,他出生後的第一個證件就是出生醫學證明。醫院會讓你填一個《出生醫學證明自填單》,按上面的要求內容填寫就可以。不好填的應該是姓名這項,所以寶寶出生後起名字是最重要的工作,在辦理出生證前一定要起好名字。如果在出院前還沒起好名字,醫院是不會辦理出生證的,等出院再回來辦就有點麻煩和耽誤時間了。這裡提醒幾點:

1.填寫《出生醫學證明自填單》一定要認真仔細,因為一經填寫、打印,就不得更改。

2.當收到《出生醫學證明》後要認真核對。如發現有填寫錯誤時,應及時向醫院申請換髮。出生證嚴禁塗改,一旦塗改,視為無效。

3.《出生醫學證明》是嬰兒的有效法律憑證,在沒辦理兒童身份證前好多地方都需要出生證的,要妥善保管。

還有就是兒童預防接種證, 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入托、入園、入學的必備憑證。預防接種證是綠色的小本,上面會表明規定範圍內寶寶所需全部的預防疫苗接種,還有接種時的注意事項。

回到家後就要給寶寶上戶口了,使他(她)在法律上正式成為家中一員。 在寶寶出生後90天內必須要上戶口的。這個影響孩子以後的入園、入學。之前是必須隨母親的戶口,現在不要求了父母雙方不論那方都能落戶。必須攜帶的證件有:計劃生育部門頒發的準生證、醫院簽發的出生證、戶口簿冊。 到戶口所屬的派出所戶籍窗口申報戶口時,應詳細填寫戶口申請單,進行戶口登記,繳納一定的手續費後,寶寶的大名就添加在戶口本上了。提醒:只有在及時申報寶寶的戶口後,社會上各種醫療保健才會隨之而來,讓寶寶享受到應當享受的權利。所以爸爸媽媽千萬別忽略了這件事。

如果不想要二胎的話還可以辦理獨生子女證

最後,寶寶的社保卡。當寶寶有戶口後去寶寶戶口所在地街道辦事處辦理。所需材料要諮詢戶口所在地街道辦事處。同時還要辦一張關聯的銀行卡,每年扣社保金用。

至於兒童身份證可以等寶寶大點再辦,辦理時帶著出生證、戶口本、代理人身份證同時要帶著寶寶去,照相、錄指紋。等寶寶16歲以後再換正式身份證。

總結一下就是:必辦的準生證、母子健康檔案、出生證、兒童預防接種證、戶口本、社保卡。

可以暫時不辦的有獨生子女證、兒童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