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能最先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會國?

一塵大師1


哪個國家都不可能成為。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和否決權,是聯合國成立時確定的,反映的是二戰勝利後的戰勝國實力平衡,美、蘇、英是二戰勝利的三巨頭,中國是最早開戰的主戰場,也是開羅會議和波茨坦公告的參與者,法國雖然缺席大半場,顯得有點窩囊,但自由法國、北非倒戈和單獨解放巴黎還是顯示了這個老牌國家不俗的潛力,而且二戰結束後法國仍然是擁有僅次於英國最大殖民帝國的國家,有很多需要善後的地方。

直到今天,這個格局並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美、中是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經濟大國,也是軍事強國,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二大核武庫,法國是歐盟兩大支柱之一和非洲憲兵,英國是歐洲唯一堪與法德抗衡的國家和全球性金融中心,它們五國也是“唯五”擁有完整、真正核威懾的國家,五國都擁有自己建造的核潛艇與航母……而在它們的背後,是至今未發生根本動搖的聯合國,或乾脆說基於二戰結果的國際秩序。

這些國家以外,德、日是二戰戰敗國,沒有核武;印度尚未完成工業化進程;巴基斯坦沒有中國和沙特的援助估計連飯都吃不飽;巴西自建國後沒經受過大規模戰爭考驗,經濟基礎也十分脆弱;至於非洲國家,它們自己都不知道如果真給非洲一個名額,該由這五十多個國家中的哪一個區擔任。

更何況這個國際秩序是有“迴路”的,這就是五常的一票否決權,簡單說,五常雖然都曾在不同時間、場合對不同的對象說過“支持安理會改革”之類臺詞,但沒有一個國家真心願意拱手放棄自己的否決權,或讓更多成員分享這一靠打贏二戰才獲得的特權,之所以不經常說狠話,是因為“一票足以否決”,只要有其中一個當了惡人,剩下四個也就樂得做順水人情——但倘若沒有別人出頭,那麼做惡人也比做蠢人來得強,所以在否決權存在的情況下,討論以取消否決權或增加五常名額為主要內容的安理會改革,無異於老鼠和貓討論怎麼給貓戴上鈴鐺。

誰是第六個常任理事國?這還不簡單,誰有本事把現在這五個挨個吊打一遍誰就是。


陶短房


就目前世界各國綜合實力而言,最有可能成為第六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是“岡比亞”,原因如下:

1、岡比亞只需派遣1000人左右的海軍陸戰隊,就可以完全遏制中國的軍事行動;

2、岡比亞可以在24小時內,協助臺灣完成對中國大陸的全面軍事佔領;

3、岡比亞的人民軍三天就可攻佔蘇聯全境;

4、岡比亞正考慮出兵,攻佔整個北美大陸;

5、岡比亞議會擬派遠征軍,欲橫掃歐洲大陸!

6、岡比亞通過法案,將歐亞大陸化為自己殖民地!

綜上所述,世界任何國家或組織,都無法與岡比亞抗衡!





金鋼大棒子


目前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

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俄羅斯聯邦(俄羅斯)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國)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5大戰勝國。首先可以肯定的答覆是絕對不可能增設席位的。但既然問題問了增設情況,那麼就假設一下吧!

今後聯合國如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則由印度、巴西、德國、日本這4個申請國家中產生。我們先來看這幾個國家的基本情況——

日本:位於東亞,國土面積37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多,全球第3大經濟體,二戰戰敗國,安保受美國保護,有美國駐軍。日本基本不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原因:美、中、俄3國都不會答應,一票否決掉。

德國:位於西歐,國土面積35多萬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萬,全球第4大經濟體,二戰戰敗國,安保受美國保護,有美國駐軍。德國基本不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原因:西歐小地方已有兩大常任理事國,且英、法都想主導歐洲事務,美、英、法都不會答應,一票否決掉。

巴西:位於南美,國土面積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全球第9大經濟體。巴西有較小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原因:南美洲中還沒有常任事國國家,國家對外政策較中立,除美國想獨霸整個美洲外,其它無明顯反對國家。

印度:位於南亞,國土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3.4億,全球第6大經濟體。印度有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原因:印度與美、中、俄、英、法都比較友好,是最大不結盟運動國家,沒有反對國家。

縱上所述,如改革聯合國增設常任理事國席位,那麼印度會是第6國,巴西將是第7國;而日本、德國基本不可能入席位。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聯合國安理會現在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這五個席位是聯合國建立時就確定了,自從那以後聯合國安理會就沒有再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既是大國地位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尤其是對安理會決議擁有一票否決權,這令很多沒有進入安理會常任理會國的國家很羨慕。

隨著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一些國家經濟實力變得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也日益擴大,他們開始對原來建立的國際秩序提出挑戰,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其中以印度、日本、德國、巴西四國的呼聲最高,為了能夠儘快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四個國家還抱團成立了一個“四國集團”,試圖通過集體的壓力使聯合國儘快啟動改革。

儘管聯合國改革的呼聲很高,但是呢聯合國改革遲遲不見動靜,這是為何呢?

這說明現有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對聯合國改革未達成一致意見,因為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意味著接納新的成員加入,那麼新的成員加入就會對現有的國際秩序形成挑戰或衝擊。或者說,本來五個大國就可以決定的事情,現在需要更多的國家來決定,這是對現有國家在安理會權力的削弱或稀釋,影響大五個大國的核心利益,所以五個大國就比較慎重,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案,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下一步聯合國安理會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要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名額,也不會只增加一個。如果只增加一個,那麼將這個名額給誰呢?估計沒有獲得名額的國家都會跳起來。所以,如果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那麼將會有一批國家進來,很有可能在保留目前五個名額的基礎上按照各個大洲分配名額,總數將達到10個左右。那麼至於誰會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就已經不重要了,第六個和第十個是同樣的結果。

現在安大洲分佈來看,歐洲3個(英、法、俄),亞洲1個(中國),北美洲1個(美國),那麼將會增加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名額,也會調整國家眾多的亞洲和非洲的名額,因此在這幾個大洲中,綜合實力強,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成為下一批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機會要大。

當然,如果目前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就安理會改革始終達不成一致意見,或者不同意安理會改革,那麼其他國家要想成為常任理事國也只能是奢望。以現有國家的力量,要想撼動五常大國的地位還是比較困難,畢竟五常國家都是實力超群的世界大國,在綜合實力排名來看也都是世界前十的國家。所以,要想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還是要以實力來說話。


銘蘇先生


當初羅斯福提出聯合國想法的時候,本來常任理事國只有美蘇英三巨頭的。老羅為了戰後遏制日本、抵禦蘇聯,為自己多加一個跟班強烈要求把中國加進來。斯大林和丘吉爾死活看不起中國,認為中國的實力無法與常任理事國這一地位相稱,因而不同意。後來拗不過羅斯福,丘吉爾退而求其次,為了平衡和增強自己的話語權,要求把法國加進來(美國人同樣死活瞧不上戴高樂)。蘇聯人也想照方抓藥,但是手頭沒有合適的隊友,只得作罷。

因此五常的國際地位雖然是我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依靠頑強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以及巨大的犧牲的體現,但是公允的說,這些並不足以確保得到世界最高安全決策者的殊榮地位,羅斯福對中國的特殊好感以及美國認為拉上中國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原因----雖然沒過幾年中國就赤化了。

綜上,美英蘇三巨頭成為戰後秩序的決策者是沒有任何質疑的,中國和法國各有缺陷,因此都頗有幸運的感覺。當然如果非要用“五”這個數,也只有這幾個國家才夠格。

二戰結束那麼多年,很多國家對原有國際秩序心存不滿,希望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能夠順應時代,改革自身體制----呼聲最高的就是增加常任理事國數量。有此野心的無非德日印巴四國,但德日兩國有歷史問題,雖然戰爭結束七十多年了,但大家仍有較深的懷疑,他們自身也明白,所以動作謹慎,一直以國際社會模範生的形象示人,不敢太迫切,因此兩國短時間內不會有希望。巴西地處偏遠,國家實力不足,影響力不夠,野心並不大,就是湊熱鬧的。真正勢在必得的是印度,不論從體量、實力、潛力、文化各方面,都具有相當的實力,自己更是野心勃勃,多次要求各國表態,頗有非我莫屬之勢。

但是改變既有國際秩序哪是容易的,程序上的問題足夠我們周旋相當長時間,因此短期內(十幾年)不可能有實質性變化的可能


子非魚焉知魚咋想


按現在五常的權力格局:基本上是一個都進不了。

你想進常任理事國,有這麼幾個前提,首先是綜合國力夠。

這裡符合條件的,目前有德國和日本兩個,印度暫時還不算,是個潛力股。

但德國和日本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這兩國有歷史包袱。

第二,德國面前攔著英法,日本面前則輪著中國,德國的國力優勢於英法相比是相對的,現在由英法當老歐洲的代表可以了;而日本和中國的國力差距註定會越來越大,只要正常發展,日本基本會被邊緣化。

第二,在全球事物中,沒有你就辦不成事。

比如新中國當年怎麼進的聯合國,因為大家發現,在亞洲這一片,事情不經過中國是肯定辦不成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所以中國必須要上桌。

其它國家呢?目前沒有存在類似情況的,南美是世界邊緣,巴西說話也就嗓門大點,印度咱南亞的掌控力也不足。

未來的話,印度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印度不像英法日巴這些國家旁邊都有強國看著,如果未來崛起的話,在印度洋地區可能真的能成一方諸侯,這種情況下,印度可能會被吸納進五常。


國史拾遺


方圓論壇觀點!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如果新增成員的話,最少也應該是兩個,必須的保證成員成員理事國不能是雙數。因為會涉及投票一系列的事情。雙數投票很可能會打平。所以一般議會成員基本都是單數。


而現在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共有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起初建立聯合國的時候,原本常任理事國是要定為四國的。而不是五國。原本羅斯福提議成立聯合國的時候,起初原定的四國分別是,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但是後來考慮到平衡問題。才又添加了一個法國。所以法國對於聯合國來說只是一個平衡的砝碼。也就是我們平常買東西的時候分量不夠時候給的那個添頭。


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對於法國佔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感到十分不滿的。如果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真的開始增加新成員的時候,那麼有四個國家應該是首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國聯盟”。四國聯盟是指由日本,德國,印度以及巴西四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希望通過互相支持,加入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該聯盟第一次結盟是在2004年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聯合國除了目前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10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但是這10個非常任理事國每個任期是兩年。也就是說兩年一換。而四國聯盟成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成員的次數分別是,印度六次,日本五次,巴西四次,德國三次。現在世界多數國家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同意聯合國進行改革,也包括增加常任理事國成員。但同意是同意,但沒有幾個國家願意討論改革的具體時間。



但目前四國聯盟也是阻力頗多。首先二戰的戰敗國日本。就受到了中國,韓國,朝鮮的反對。美國雖然表示支持日本。但對於德國,巴西持否定態度。印度也是模糊不清。再說德國方面,美國和意大利就極力反對德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巴西方面,受到了周邊國家的反對,比如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就極力反對巴西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因為那樣巴西會在南美競爭力壓過周邊國家。印度方面雖然支持者頗多,但是巴基斯坦方面極力反對。

最後,四國聯盟作出讓步,提出爭取六個不具備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四國聯盟,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但由於非洲國家一直爭取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最後,新增常任理事國的新方案最終不獲通過。事情又回到原點,首先目前五大國絕不同意新增成員國具有一票否決權。所以非洲國家的願望根本不可能實現。而四國聯盟由於是共同進退,所以四國聯盟阻力很大,想要達成願望很難。而且四國聯盟即使可以進入常任理事國也不可能會具有一票否決權。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根本就沒有哪個國家能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常任理事國全稱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下屬權力最大,也是唯一一個可以易聯合國名義對其他國家實施武力打擊的機構。戰後這種行為一共出現兩次,一次時朝鮮戰爭,另一次是第一次海灣戰爭。

常任理事國最大的權力有兩個,一個是一票否決權。安理會講究大國一致原則,想在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需滿足兩點要求,第一,五大常任理事國無一反對票,可以贊成,也可以棄權,但不能有反對票,一旦出現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哪怕其餘四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都贊成,這項決議都不能通過。這個權力是巨大的,再好的關係也不會希望多一個擁有這種制衡權力的國家。

另一個是核武發展權,包含彈道導彈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雖然全球事實上的擁核國家不只五個,但能做到三位一體全球核打擊能力的只有這五個。其中英法兩國還只是虛有其表,所謂真理只在民兵,白楊,東風之中,這句話不是虛言。多一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意味著多一個國家有資格發展這樣的核武打擊能力。沒有誰希望如此。

最後想說一下,世界上最脆弱的關係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今天是盟友,明天是敵人,後天又是盟友,這種情況翻翻歷史比比皆是,沒有哪個政治家會認為自己國家與哪個盟友的關係可以萬古永存。常任理事國的權力太大,估計五超過都恨不得再少一兩個,怎麼會讓這種席位增加呢?


雲在藍天8480


常任理事國還是保留奇數好,雖然一票否決制,但是,從習慣上講有比。萬一那一天以少數服從多數,這不就有了依據啦。然而,為了提高聯合國的效率,常任理事國應該改革,首先從數量上著手既從五個減少到三個,英法被改革掉。究其原因,英法人口少,國土面積小,兩個自然小國主持大國的事情,於理不通,這是其一。根據多年的經驗,英法沒個性,處處跟著美國屁股後面跑,助紂為虐,打打殺殺無正義可言。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侵略者面貌,可見一斑這是第二。英法在聯合國安理會只是充數,湊熱鬧,開會熙熙攘攘沒見到拿出過一件好事出來,失去常任理事國應有的作用這是第三。五個常任理事國歐洲佔有三席,分配不均衡,代表性差這是第四。根據上述四要點,我認為從精減機構來說,保持三席即可,既中,俄,美三國足矣!


太行愚叟1


我真擔心有一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個機構會變為類似於今天的奧運會舉辦權這樣的尷尬 。奧運會在十多年前非常炙手可熱,從它誕生起從來就沒有在發展中國家舉辦過一次。為了爭奪奧運會舉辦權,許多大國爭得面紅耳赤,頭破血流,甚至於動員了整個國家的精英為申奧鼓勁作力。現在,奧運會成了雞肋,連大國們都既愛又怕,因為奧運實在太費錢了。不只是奧運,連許多國際性的大比賽都很燒錢的,成為談錢色變的體育盛世。

當然,今天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非同尋常,它的指標很複雜,主要不光要備是要有錢,而且承擔的義務可是關係到天下蒼生。當然,如果安理會總是背離它的使命,重複奧運會的覆轍不是不可能。

聯合國安理會也逐漸滑向了奧運會的命運。因為安理會在許多重大實質問題上經常毫無建樹,而且這種情說己經延續了許多年。矛盾重重,利益分明的安理會成了一些大國爭奪話語權的平臺,安理會的宗旨完全被他們忽視甚至無視。再一個就是安理會成了不同制度價值觀較量的平臺,在許多國際重大問題上僅用生硬的價值觀尺度去衡量問題的是非曲直,缺乏理性和正義性的批判精神。就比如奧運會,太過於重視形式,且有許多國家過於重視金牌忽略體育精神,弄虛作假,使用禁藥等。這讓世人對奧運會的審美產生了精神疲勞,甚至厭倦!

但是,全球上有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就目前來說,聯會國安理會還是比較熱門的。美國退出聯合國其他機構,但目前還沒有退出安理會的打算,但以後退不退真的很難說。美國對安理會的不滿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美國和英法認為安理會不作為,有必要改革它的權力機制。改革聯合國安理會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增加常任理事國後席位,最後改革否決權機制。

美國擁有眾多的盟友,其中就包括英法兩國。英法只所以成為美國的忠實盟友,原因不必多說。安理會改革,五常的態度是致關重要的,但如果按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美英法一定佔上風。既然佔上風,他們的意見就會成為主流意見。一句話,美英法可以決定誰可以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所以,這個第六個常任理事國一定是各方面實力相當雄厚的國家,而且應該是美英法的傳統盟友。



按主流意見美英法的標準,只有德日兩國入圍。這兩個國家入圍的理由非常充分,德日兩國都是高度發達的國家,而且這兩個國有雄厚的實力支持自己的常任理事國地位。

德國是歐盟第一強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從二戰後反思來看,德國的認罪悔過態度優於日本。綜合表現上,德國的表現得分遠高於日本,再加上德國是北約的核心盟國地位和白人天生認同感,德國是最有機會成為第六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天下的道理有時候就是這樣粗暴而簡單,因為我們現實的世界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