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这样的“精致”生活,阻碍了你的财务自由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很多人开始对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

最近,“精致”一词被频频提起,而这一词语常常与生活方式挂钩,例如“精致的猪猪女孩”就是指一些比较热衷于购物以及享受的女性。不仅是女性,如今很多男性的生活也开始过得“精致”起来,普遍是小年轻群体居多,例如染烫头发、买护肤品、买一些新潮的服饰,总而言之就是消费,并且是一些实际上没多大必要的消费。其实这所谓的“精致”正在慢慢地摧毁你的生活。

变相的消费主义

其实这种所谓的“精致”的本质就是消费主义,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披了一件新潮的外衣罢了。“精致”的物质生活方式虽然会让旁人以及自己感到光鲜亮丽,但它的本质只能给生活带来对物欲无限的膨胀、攀比、虚荣。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是,如果在发现了比自己更“精致”的参考对象则会让自己变得自卑失落,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消费主义的死循环,那就是通过不断地消费来填补因为消费而造成的空虚。

显然,这种生活方式跟财务自由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大量的物质需求会让消费者变得债台高筑,最后导致所有收入都只能用于偿还债务,如果某天一旦失去了工作,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应运而生的“新穷人”

在中国银联发布的《2017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中》中显示,如今90后人群的消费涨幅是70后的两倍,其中,购物消费将近占据日常支出的一半。

为了凸显这一人群的消费特点以及生存状况,网民为他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标签,例如“新穷人”、“隐形贫困人口”等等。有大多数步入中年的朋友会对此感到奇怪,为什么这帮年轻人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却还要借钱消费呢?给他们造成这种病态消费心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一群“新穷人”的诞生跟如今的媒体泛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他们是时代造就的天生购物者。

首先是他们的成长环境,9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有家庭电视机,而他们从电视机这个媒介中获得最多的便是消费文化。由于当时引进政策的缘故,无数的海外剧场涌进了中国的媒体市场,而这些内容大多数都充斥着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也就是说,大多数90后从童年开始就接受了消费主义的洗礼。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媒介走进我们的生活,例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等,而它的出现也催产了各式各样的软件以及app,而这些新媒体也承载了电视的消费主义意志,继续影响这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数的app的核心客户群体都是90后,除了上述提到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在当下这个群体的跨度非常大,从高校生到在职员工,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消费能力强。

然而,消费能力强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活负担小,如今大部分90后的父母都可以过着较为体面的生活,不需要子女赡养,更有甚至还会承担起已经参加工作子女的生活费用。这也就意味着,“新穷人”的收入除了消费以外,似乎毫无用处。

种种社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人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有恃无恐。这个群体拥有强大的购买能力又会崔产出各式各样的商家,各种形式的贷款机构也随之出现,从而形成一个大型的消费生态圈,给这个生态圈提供养分的就是这些消费者的劳动力和精力,但他们似乎乐此不疲。

消费主义是财务自由最大的绊脚石

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盼望着早日财务自由,可是转眼又要“买买买”,美其名曰“财务自由就是为了更好的消费”。

其实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财务自由的本质不是“财务”,而是“自由”,病态的消费只会让消费者里财务自由越来越远。因为理财的对立面就是盲目消费,而想要达到财务自由就必须要先学会理财。

对于消费主义你怎么看呢?把你的看法留在评论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