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可以用脫殼穩定翼穿甲彈嗎?

靈安


APFSDS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是現代坦克炮常用的一種彈藥,彈體是細而長,通過彈託固定在藥筒上,並且彈託在膛內起支撐的作用,在彈體出膛後彈託脫離。

這種結構在槍械上也是有應用的,美國等多個國家就不止一次研究過這種結構的槍彈,稱之為箭形彈。在美國冷戰期間的特種用途單兵武器SPIW項目和先進戰鬥步槍ACR項目中都出現了箭形彈的身影。只不過APFSDS的主要作用的是穿甲,而箭形彈的好處卻不止穿甲能力較強這一個了。

首先箭形彈非常輕,這就意味著彈頭的初速非常高,高初速能帶來很多優點,比如彈道平直,射手可以減少調節表尺的次數,增加直射距離,初速高還能使射手更加簡單地估算提前量。同樣箭形彈的穿甲能力也還不錯,400米距離上M193鉛芯彈無法擊穿的鋼板箭形彈就能擊穿。

但是箭形彈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點,首先是對人體的殺傷達不到預期,箭形彈在射入水中,松木板中時彎曲非常明顯,如果這種彎曲放到人體內,會造成較大的傷口,但實際上箭形彈在人體內總是貫穿,殺傷力不夠。其次是精度不足,在箭形彈的彈託與彈體分離過程中,彈託會干擾到彈體,從而導致彈體偏航影響精度。箭形彈的加工和裝配也比較麻煩,生產成本比較高。箭形彈也無法,或者說很能製造曳光彈。由於這些缺點,箭形彈最終被拋棄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美國人在研究SPIW的時候就差點用上次口徑的箭彈了,長得和脫殼穩定尾翼穿甲彈差不多。

而且不止一家公司參與了SPIW的競標


一開始美國人挺樂觀的,覺得延自坦克脫穿的子彈既能夠有非常高的初速(400米外初速還能有1000m/s),較輕的彈頭又可以入體彎曲翻滾,甚至膛線都不需要多,甚至可以不要膛線。彈頭輕,後坐力也小。而且穿透力也不錯。


但理想很好,現實卻是。初速雖然高,但是因為重量太輕,導致存速很差。

射入人體之後毀傷情況很差,往往就是一穿而過的小洞。

用作曳光彈的話,曳光材料只能裝一點點,一會兒就燒沒了。

彈託和飛鏢在分離的時候容易傷到槍口周圍的友軍。

受風偏影響嚴重,彈道表現差。

價格昂貴。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最後這個項目在美國政府砸了兩千多萬美元,耗時16年的之後涼了。


瘋狗的輕武


60年代美軍就嘗試過箭形彈,失敗了 。

80年代末期美軍的“先進戰鬥步槍”(Advanced Combat Rifle, ACR)試驗計劃中,Steyr 和 AAI 兩家廠商再次使用箭彈設計。

在試驗中Steyr ACR擁有極高的彈速,0.66克的碳鋼箭彈,槍口初速達到1450m/s,在600米時的存速仍然有910m/s,據說可穿透鋼板和當時已有的防彈衣。子彈打300m大約只需0.2s而且彈道十分平直,射手幾乎已經不用顧及提前量和彈道高的計算,即使是高速運動的目標也很容易命中,而且擁有良好的殺傷和穿甲能力,後坐力也更能接受。

但是冷戰結束,軍備競賽停止,軍方以ACR沒有達到M16A2命中率的兩倍為藉口,把項目砍了。

不過即使項目進入軍用,現在也會面臨5.56口徑一樣的問題,彈丸太輕,0.66克,雖然截面積小阻力小,但是存能效果估計比m193還差。有效射程不夠用是肯定的。





味冷


可以是可以,但沒意義。

1.穿甲能力不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一般都具備極高的初速,然而使用普通步槍發射,受口徑和藥室(槍膛)尺寸限制,勢必提供不了那麼高的初速,再硬的彈芯失去高初速,沒用。

2.傷槍。為了實現高初速,勢必增加發射藥藥量,火藥氣體燒蝕肯定會加重。隨著速度的增高,彈體對槍膛的磨損也會大大增加,槍管就短命了,甚至有可能扛不住直接炸開。

3.射手扛不住。巨大的後坐力,體型瘦小一些的士兵無法操控。



大-臉-貓_


不能吧,大口徑的狙擊步槍才行。



漢城撩影


想啥呢,辣麼小的口徑,裡面再藏根比繡花針還小的彈體,小風一吹就不知道飛哪去了!


ZT集團女秘書試用處


可以,畢竟大口徑反器材步槍也叫步槍,14.5毫米反器材步槍上發射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不存在技術難題,就看願不願意花這個錢了。


冷月刀22196002


可以,就是沒必要,價格貴


雙腳飆車的人


能用,步槍還能發射新型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