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要高分,開頭是關鍵,學會這5種方法,輕鬆得高分

開頭,就是指文章開始的那個自然段,或指文章開篇的那一兩句話。由於開頭是給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設計,就會影響全文效果,所以文章開頭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說,“好的開頭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這話並不是誇張。開頭寫得好,就能先聲奪人,引人入勝。

同學們在寫作文時,常常為不知怎樣開頭、不知怎樣寫好開頭而犯愁。其實,文無定法,開頭就更無定法了,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樂於怎樣寫就怎樣寫,覺得怎麼寫好就怎麼寫。這一點,同學們務必要清楚,千萬不要為刻意追求某種寫法而大傷腦筋。

開頭無定法,但也絕不是說就沒有“法”。各種各樣的開頭,可以大致地概括為兩大類:一是“開門見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法。

第一,“開門見山”的方法。此中的“山”,絕不是單指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指文章的題目,文章所要記敘的對象和主要內容(人、事、景、物等)。這種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筆,就直截了當地點明題目或文章所要記敘的對象、主要內容、中心,讓別人讀了開頭,就能知道文章要寫什麼,要表達什麼。這是記敘文中最重要、最經常運用的一種開頭方法,也是最容易學習的一種方法。同學們要對這種方法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何“開門見山”呢?

(1)採取敘述的方式。

①文章一開篇就介紹人物活動和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如,《菜市場裡的風波》:

星期日一大早,媽媽就帶著我來到菜市場,準備多買一些蔬菜回去。

②用較少的話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內容。如,《我們的新班主任》:

暑假開學後,李老師擔任我們班的班主任。半年來,李老師熱愛學生、廢寢忘食的工作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③交代事情的起因。如,《保護環境有我們一份》:

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每到夏天,臭味瀰漫。這個星期六,我們第一少先小隊的隊員們自發組織起來,準備剷除它。

④採取倒敘方式挑明事件的結果。如,《我的同桌》:

期末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望著語、數雙雙跨入“優秀”等級的試卷,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拉著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說啥好。

⑤從某一個側面進行敘述,設置懸念,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如,《媽媽心中的天平》:

每當我獨自一人時,就會想起媽媽,想起媽媽心中的那架天平。

⑥先寫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寫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我的二嬸兒》:

媽媽非常孝敬癱瘓的奶奶,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平心而論,比起我的二嬸兒來,媽媽還差得遠呢!

(2)採取描寫的方式。文章一下筆,就直接描寫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為表現。如,《今天可丟醜了》:

今天早晨,我一覺醒來,“呀!七點二十了,還差十分鐘就上早讀了,今天可是我執勤!”我顧不得刷牙、洗臉,提起書包、戴上紅領巾,撒腿就往學校跑。

(3)採取議論的形式。

①一下筆,便就文章要寫的人物或事物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評價和感情。如,《小草》:

有人喜愛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稱頌高大挺拔的白楊,而我卻羨慕那自強不息的小草。

②選用與中心內容有密切聯繫的名言、歌謠、成語等,直接點明題意,透露自己的寫作動機。如,《人間真情》:“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人間需要真情,人間也處處充滿真情。

(4)採取抒情的形式。文章一開頭,對所要記敘的人事景物就抒發一下愛、憎、好、惡的情感,點明題旨,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如,《李老師的品格》:

李老師是我現在的班主任。我喜愛李老師秀美的身材,我羨慕李老師滿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師那無私奉獻的品格!

(5)採取設問的形式。文章一開頭,就把要寫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用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如,《可喜的變化》:

我已經有好幾年沒回家鄉啦。家鄉至今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火車在疾馳,我真恨不得馬上踏上家鄉的土地。

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開頭,需要注意的是:“開門見山”是見“遠山”,見“山”的輪廓;至於“山”中的景物,要到“山”裡才能看清。不是見“近山”;如果是座“近山”,擋在門口,門一開,“山”就碰鼻子,也沒趣味。

第二,“形象化”的方法。這種方法常採取描寫的方式:開頭不先交代文章要記敘的人物、事件、中心,卻先描寫一下人物活動或事情發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或先描寫一下與人物、事件有緊密聯繫的景物,展示一幅美麗的畫面,進而起到渲染氣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這種方法,總的追求就是不先將要寫的對象、中心等和盤托出,而是含而不露,引讀者循文入境,漸入佳境。如,《童年趣事》:

四面溫柔的小丘環抱,中間是千畝沃土良田,一條清亮的小河從南山腳下流過,默默匯入京東潮白河中。這便是養育我的家鄉。

這裡,順便提一下對寫作開頭的要求。無論以怎樣的形式“開門見山”,也不管採取其他什麼方法,都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①要簡潔、明瞭,要儘快進入主要內容的記敘。

②要以奇句奪目,要像放炮,驟然而響,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輝,要像鳳凰的頭一樣秀美,使人一見而驚,不肯放棄。

③要成為全篇文章有機的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地為表達中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