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我們大力度關注房改 讓開封人吃透政策

全媒體記者 李晨翀 魏海洋 張苗苗 王蘭蘭

晚報算細賬 讓百姓明明白白買房

1994年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初步啟動,市民的關注度非常高。為及時給市民解疑答惑,助力住房改革的順利推進,晚報記者對住房制度改革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解讀,通過算細賬形式,讓市民深入瞭解房改政策。

1994年5月13日,晚報以《我市公房開始出售 今得廣廈千萬間 你瞭解房改嗎》為題,從公房的價格、買房和租房哪個更划算、你有希望改善居住條件嗎、買房的後顧之憂等多角度為群眾算了一筆賬,讓廣大市民更加深入瞭解房改,為群眾提供一份詳細的參考資料,受到市民的歡迎。針對我市房改進入實質性售房階段,但一些個人和單位卻在徘徊觀望,唯恐“趕早市”吃虧的現狀,6月3日,本報以《“趕早市”買房划算嗎》為題,並列舉實例為廣大市民再次算了一筆賬。通過細算賬,讓市民弄清楚先買後買哪個划算……經過連續報道,廣大市民對我市公房制度改革有了較為詳細的瞭解。針對市民對“直管公房”有疑問的情況,6月6日, 晚報以《“直管公房”往哪裡去?》介紹了我市130萬平方米的直管公房在房改中採取的出售方式。解讀政策細緻入微、分析利弊一目瞭然,讓市民對房改政策的瞭解更加深入。當房改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後,群眾的各種議論也沸沸揚揚、莫衷一是,本報也經常收到讀者的諮詢電話和信件。6月17日,記者帶著代表性的信件採訪了有關市領導,市領導對群眾的疑問進行釋疑。通過晚報記者的採訪、報道,市民對房改政策瞭解得越來越多,參與房改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晚報的連續報道和解讀,為群眾解答了疑惑,有力推動了住房制度的改革,體現了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修復龍亭大殿 晚報全力鼓與呼

龍亭對於開封人來說,就像家中的鎮宅之寶,凝聚著開封人太多的情愫。1994年7月15日凌晨,龍亭大殿基座的坍塌讓開封人痛心不已,全市人民心急如焚,希望新的龍亭大殿能早日雄立在古城。

為在第一時間將修復進展情況傳遞給開封市民,本報安排專人負責追蹤報道,並在晚報開設專欄。儘管當時天氣炎熱,但本報記者每天都蹲守在現場,風雨無阻。晚報的持續關注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7月17日,女青年楊文翠自發為修復龍亭捐款的報道發出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大家紛紛為修復工程捐款獻愛心。一時間,在沒有發動、沒有組織的情況下,一場自願自發的愛我開封、修我龍亭之火在開封市人民心中熊熊燃燒。由於修復之初沒有接受捐款的部門,一些熱心市民將愛心款送到晚報編輯部,由晚報轉交到修復指揮部。後來,在晚報的持續關注下,修復指揮部設立龍亭大殿自願支援捐資辦公室,廣大市民紛紛將愛心款送到該辦公室。被開封市民的愛心感動,一些外地遊客也加入到捐資修復龍亭大殿的行列中……

據統計,共有32440人、60家單位為龍亭修復工程捐款100.1萬元,佔總修復款的近1/2。

晚報的連續報道,把一幕幕感人的場景第一時間呈現給讀者,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反響,也為龍亭大殿的修復貢獻了力量。

劉寺村北窯場虐待民工 晚報勇揭黑幕

1994年7月20日上午,沈丘縣農民霍先生在被劉寺村北窯場非法扣留近4個月後到郊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報案稱:他在生病時,被劉寺村北窯場的工頭抓去,被迫在窯場上幹苦活,每天5時起床幹活,一直幹到24時許才讓休息。窯場怕人們逃跑,在幹活時有監工,連夜晚休息時小便也不讓出屋門。接案後,郊區公安分局刑警對劉寺村北窯場進行突查。本報記者不顧危險,第一時間深入現場進行採訪,及時對現場情況和案件進展情況進行追蹤報道。

南郊劉寺村北窯廠非法劫持、殘酷虐待民工的新聞被披露後,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震驚及郊區領導的高度重視,當即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7月23日凌晨,窯廠監工之一被抓獲歸案;7月28日夜裡和8月1日上午,該窯廠兩名工頭也分別被抓獲歸案。晚報的連續追蹤報道傳遞了公安幹警打擊犯罪分子的決心,弘揚了社會正氣,受到群眾的好評。